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提高質量安全監管整體效能

發布時間:2022-07-08 11:01: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劉虎沉(同濟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質量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反映,關(guan) 乎億(yi) 萬(wan) 群眾(zhong) 的福祉。一段時間以來,圍繞“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一體(ti) 推進市場監管體(ti) 係完善和效能提升,我國深入實施質量優(you) 化計劃,全麵加強質量安全監管,並取得顯著成效。麵對當前的經濟形勢,進一步有效提高質量安全監管整體(ti) 效能,更好地推動不同層級政府、監管部門的協調、整合與(yu) 係統性,成為(wei) 題中應有之義(yi) 。

  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對26大類1.86萬(wan) 種工業(ye) 產(chan) 品進行全麵嚴(yan) 格的質量安全監管,對103種產(chan) 品實施強製性產(chan) 品認證,平均質量合格率達到90%以上。也應看到,當前還存在質量安全監管“碎片化”、一些地方的質量監管理念不強、質量安全監管的資源和職能分配分散等問題。對此,須理性分析,找準合適的政策著力點。

  一要加強整體(ti) 性治理。應做好質量監管工作的頂層設計,加強中央政府和綜合協調部門對地方的監管力度。此前印發的《“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提出,要加強監管聯動,協同試行更高水平更大範圍的“跨省通辦”、聯合執法等措施。應將質量安全監管協同合作效果與(yu) 政府績效掛鉤,激發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間資源共享和協調合作的積極性。在政府統籌主導下,構建企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第三方機構、消費者等多元主體(ti) 合作治理的質量安全監管網格,厘清各主體(ti) 職能職責,促進多元監管力量攥指成拳,合力形成質量安全監管格局。

  二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應以信用賦能質量安全監管,將企業(ye) 社會(hui) 信用評級與(yu) 服務、產(chan) 品質量掛鉤,依據企業(ye) 不同信用等級進行分級分類質量安全監管。應實行質量信用黑名單製度,健全失信懲戒響應和反饋機製,強化企業(ye) 主體(ti) 責任和市場約束作用。實施質量標準國際化躍升工程,推動質量標準與(yu) 國際接軌,從(cong) 而促進國內(nei) 外市場相互認證認可,加強國際合作,以國際市場競爭(zheng) 推動質量安全監管再上新台階。

  三要縱深推進數字化改革。產(chan) 業(ye) 數字化和數字產(chan) 業(ye) 化會(hui) 帶來質量安全監管的數字化。數據是質量安全監管必須依托的戰略資源。應以大數據建設為(wei) 抓手,推動質量監管大數據中心建設,以國家質量監管數據中心為(wei) 核心,實現各地質量監管數據的匯集。應依托大數據中心,健全數據統一共享和交換機製,實現質量安全監管信息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互認共享。聚焦產(chan) 品和企業(ye) 質量數據,以雲(yun) 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繪製質量安全監管“全景圖”,打造全鏈條、精細化、動態實時的質量安全監管體(ti) 係。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