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裏山河今勝昔
【品談】
作者:李駿虎(中國作協全委會(hui) 委員、山西省作協駐會(hui) 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三晉大地的典型特征,就是“表裏山河”(出自《左傳(chuan) ·僖公二十八年》:“表裏山河,必無害也”)。東(dong) 有太行山係、西有呂梁山係兩(liang) 大天然屏障,更有海河、汾河兩(liang) 大水係貫穿其間,河為(wei) 表,山為(wei) 裏。山西的曆史脈絡和地域文化形成,與(yu) 這個(ge) 人文地理特征息息相關(guan) 。
山西表裏山河,曆史印象給人交通不便利的錯覺。其實不然,十年來太原至上海、杭州等全國多座大城市都開通了高鐵。我在四川掛職期間,每月往返太原和成都基本上都是乘坐動車組列車,隻要7個(ge) 多小時就能完成1300公裏的旅程,更不要說太原到首都北京的高鐵,最快隻要兩(liang) 個(ge) 半小時。
2021年6月25日,太原至呂梁動車組正式開通,這意味著繼全省高速全貫通之後,山西11個(ge) 市全部實現動車通達,三晉大地全麵進入動車時代。之前太焦高鐵開通時,幾位太原朋友給我打來電話,說他們(men) 正乘坐高鐵飛馳在晉東(dong) 南的大地上,馬上到河南焦作了。我問他們(men) 去辦什麽(me) 事,他們(men) 回答說什麽(me) 事也沒有,就是想享受一把山西高鐵說走就走的“任性”。這十年的成就,帶給山西人民的獲得感可見一斑。
在四川掛職工作期間,我得以換一個(ge) 角度觀察山西的發展,每次回來都為(wei) 家鄉(xiang) 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到振奮。最直觀的,是綠色成為(wei) 普遍形態。
如今的太原,就是一座立體(ti) 花園城市,大大小小的十字路口都會(hui) 有個(ge) 花木蔥蘢的小公園。山西境內(nei) 的黃河及其汾河、海河等大小支流都水量豐(feng) 沛且風光秀美,豐(feng) 茂的植被更是鎖住了泥沙的流失。汾河重現“清粼粼的水來,藍個(ge) 瑩瑩的天”,成為(wei) 貫穿省境的綠色生態景觀長廊,又見古時“山銜落日千林紫”“沙際紛紛雁行起”的汾河晚渡景致。外麵來的人們(men) ,都對山西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方麵取得的成效感到驚喜。坐著動車進入山西境內(nei) ,滿眼都是綠色,這哪裏是黃土高原啊,簡直就是走進了一幅風景油畫!
綠水青山兩(liang) 相掩映,小溪小河裏的水質好起來了,汾河兩(liang) 岸風光美起來了,大小支流流域都變成了藍天碧水。河清海晏,一派盛世景象!
去年掛職結束回到家鄉(xiang) ,正是金秋時節,隻見表裏山河青鬆翠柏、黃葉紅楓、瓜果飄香,五色斑斕,好一派三晉風光,好一個(ge) 多彩山西!
山西的名勝古跡更是星羅棋布,令人心醉神馳。在發揮曆史文化資源尤其是文物建築優(you) 勢上,山西近幾年接連完成了幾個(ge) 大手筆:晉商博物館、太原古城、忻州古城、鍾樓街文化步行街、首義(yi) 門相繼建成和開放,充分展現文物大省的魅力和特色。坐落在太原東(dong) 北陽曲縣的方特神畫樂(le) 園,借助4D特效和全景式AR科技,生動呈現五千年璀璨文明。孩子們(men) 從(cong) 早上玩到月上東(dong) 天,意猶未盡。山水之美、家國情懷,真個(ge) 寓教於(yu) 樂(le) 、賞心悅目。
《周易·晉·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li) 乎大明,柔進而上行……”說的是:晉,寓意著進步、發展,如日出東(dong) 方,光明出現於(yu) 大地上,自然而明媚,充滿柔性的力量和陽剛之美,欣欣向榮、昂揚向上。
新時代的山西,山河如畫、萬(wan) 木蔥蘢,綠色成為(wei) 普遍形態;解放思想、久久為(wei) 功,開放成為(wei) 必由之路;轉型發展蹚新路,改造提升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致力於(yu) 文旅融合發展,正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光明大道上闊步前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