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北京對文物建築實施技術保護 白塔寺千餘平外簷彩畫光彩重現

發布時間:2022-07-19 10:11:00來源: 中新網

  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 (徐婧)位於(yu) 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nei) 大街的妙應寺因院內(nei) 白塔又稱白塔寺。白塔與(yu) 元大都城同時期建造,作為(wei) 地標性建築與(yu) 大都並稱為(wei) “金城玉塔”。近年來,妙應寺白塔中路文物建築修繕工程和文物建築彩畫保護工程相繼實施,1155平方米的建築外簷彩畫得到修繕。目前,妙應寺白塔已對外開放。

  白塔是元大都城保存至今唯一完整的元代文物遺存,它既是祖國統一、民族融合的象征,又是中尼文化交流源遠流長的曆史見證。“新都既建,宜卜永年。以福為(wei) 基,莫如起塔。冀神龍之扶護,資社稷之久長……”妙應寺的建造,不僅(jin) 見證了元王朝的建立,也被寄予護持國運久長的美好寓意。

  在近日舉(ju) 辦的“曆史文化‘金名片’綻放新光彩”主題采訪中,白塔寺管理處趙煦介紹,白塔寺自1980年至2018年未進行過大規模維修,屋麵、牆體(ti) 已達到使用極限。2000年左右白塔寺具六神通殿望板就有糟朽,2003年、2013年曾先後兩(liang) 次對糟朽望板進行臨(lin) 時“托板處理”,以阻止屋麵灰層脫落。2016年夏季,北京地區持續降雨,大覺寶殿、七佛寶殿屋麵滲漏點明顯增加,並滴入室內(nei) ,嚴(yan) 重影響內(nei) 簷彩畫保護和展廳文物的安全。東(dong) 路、西路文物建築屋麵局部椽望糟朽、瓦件脫灰鬆動,下架油飾起甲脫落,對文物建築實施技術保護已迫在眉睫。

  妙應寺白塔中路文物建築修繕工程於(yu) 2019年6月24日開工,2020年12月5日完工。工程修繕建築麵積2509平方米。修繕內(nei) 容包括對中路四座大殿屋麵滲漏嚴(yan) 重建築進行挑頂、梁架歸安加固;對東(dong) 路西路配房屋麵修繕;院內(nei) 建築重做外簷下架地仗、油飾;對塔院門、角亭、圍牆、院內(nei) 地麵修繕等。

  妙應寺白塔中路文物建築彩畫保護工程於(yu) 2019年8月23日開工,2020年12月5日完工。修繕建築麵積1155平方米,工程內(nei) 容為(wei) 對白塔寺天王殿、大覺寶殿、七佛寶殿、具六神殿四座建築外簷彩畫進行修繕。

  趙煦介紹,本次修繕完成了設計方案的全部內(nei) 容,排除了古建築的安全隱患,延長了古建築的使用壽命,同時也改善了文物保存及展示環境。如今,曆經700餘(yu) 年風雨滄桑的古塔依然巍峨聳立,靜待來客。(完)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