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古DNA線索 揭開1.4萬年前“蒙自人”神秘麵紗

發布時間:2022-07-19 10:20:00來源: 科技日報

  在萬(wan) 裏之遙的中國雲(yun) 南,竟有美洲原住民的古老“親(qin) 戚”?

  近日,《當代生物學》發表中國科學家近期首次成功測定的“蒙自人”基因組序列的研究成果,表明這一神秘的古人類屬於(yu) 現代人類中已滅絕的母體(ti) 分支,可能是美洲原住民的起源。

  在雲(yun) 南蒙自市郊的黃家山山麓發現的馬鹿洞人,又稱為(wei) “蒙自人”,是迄今發現的生存年代距今最近但特征與(yu) 現代人明顯不同的史前人類。

  2008年,雲(yun) 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係統采集該地層環境樣品和測年材料,結果顯示整個(ge) 馬鹿洞遺址的年代範圍約在1.8萬(wan) 年至1.3萬(wan) 年前,其中一具典型的頭蓋骨出土的地層年代約為(wei) 1.4萬(wan) 年前。

  為(wei) 了揭示“蒙自人”的神秘麵紗,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yu) 雲(yun) 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蒙自市文物管理所等單位研究人員合力,對其開展了古DNA遺傳(chuan) 學分析。

  “古DNA證據表明,‘蒙自人’是亞(ya) 洲早期現代人的一位女性,而非古老型人類。其線粒體(ti) 遺傳(chuan) 世係屬於(yu) 一種未知的M9*支係,而現生人群的M9支係主要分布於(yu) 喜馬拉雅地區的藏緬人群和東(dong) 南亞(ya) 群島的南島語族中。”雲(yun) 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學平研究員說。

  “蒙自人”可能代表了早期與(yu) 中國兩(liang) 大農(nong) 業(ye) 人群的共同祖先有遺傳(chuan) 關(guan) 聯的狩獵采集者,他們(men) 之間有晚更新世的最近共同祖先。“蒙自人”所屬的支係是一個(ge) 獨立的M9根部支係,反映了晚更新世東(dong) 亞(ya) 南部人群豐(feng) 富的遺傳(chuan) 多樣性。

  “這是迄今為(wei) 止華南和東(dong) 南亞(ya) 最古老的人類古DNA研究。”昆明動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員介紹,古DNA技術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men) ,馬鹿洞人是現代人,而不是尼安德特人或丹尼索瓦人等古人類。研究團隊整合已報道的世界現代人群和古DNA大數據,進行係統分析,發現作為(wei) 晚更新世的“中國南方人”,“蒙自人”與(yu) 最早的美洲原住民存在深度的古老祖源遺傳(chuan) 聯係。

  原來,從(cong) 南方的雲(yun) 南馬鹿洞到北方的黑龍江流域,約1.6萬(wan) —1.4萬(wan) 年前的華夏大地上,已經形成了中國人群共享的一種遺傳(chuan) 背景格局,這種遺傳(chuan) 背景是晚更新世美洲最早定居者的東(dong) 亞(ya) 源頭,也是美洲原住民最主要的遺傳(chuan) 成分。

  研究人員據此推測,早期東(dong) 亞(ya) 人群可能存在一條沿海岸線從(cong) 南向北遷徙的路線,最終部分人群跨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成為(wei) 第一批到達新大陸的人。通過重構膚色基因OCA2的一個(ge) 關(guan) 鍵突變的跨時空分布模式,研究人員發現導致比東(dong) 南亞(ya) 人群“更白”的中國人群淺膚色的這個(ge) 突變,最早在約7500年前發生在我國東(dong) 南沿海地區。隨後,作為(wei) 對高緯度地區紫外線照射強度減弱的遺傳(chuan) 適應,該突變的頻率在東(dong) 亞(ya) 人群中逐漸上升。

  “這些結果表明,東(dong) 亞(ya) 大陸人群一些如淺膚色等體(ti) 質人類學表型,可能在約7500年前就已經形成。”宿兵說,這不僅(jin) 反映了自然選擇在最近一萬(wan) 年以來的全新世仍然在影響東(dong) 亞(ya) 地區人群的遺傳(chuan) 結構和相應的體(ti) 質表型,同時為(wei)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線索。(趙漢斌)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