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清楚了!全球增加林木覆蓋固碳潛力很大
在農(nong) 林複合係統或農(nong) 業(ye) 係統中,增加樹木覆蓋的生態效益具體(ti) 有多大?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許建初團隊深入研究了農(nong) 林複合係統的全球固碳潛力,以及增加農(nong) 業(ye) 用地的樹木覆蓋率,提供了最新的全球、區域與(yu) 國家三個(ge) 層麵農(nong) 業(ye) 用地生物量碳匯分析的科學數據。
國際期刊《循環農(nong) 業(ye) 係統》近日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生物質是生態係統中養(yang) 分與(yu) 能量循環的物質基礎,生物量是碳匯精準計量的關(guan) 鍵。農(nong) 業(ye) 用地種樹或農(nong) 林複合經營對於(yu) 改善農(nong) 業(ye) 生態係統的生態功能、減排固碳有著重要作用,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條重要途徑。”許建初研究員介紹。
在全球30億(yi) 棵樹木中,有近三分之一生長在40億(yi) 公頃的鬱閉森林之外,這些“森林之外的關(guan) 鍵少數林木”,很可能在改善小氣候、儲(chu) 存碳匯和增加水文循環方麵具有超過其相對生物量的重要功能。這些森林之外的關(guan) 鍵少數部分生長在我們(men) 的周圍——城市、道路與(yu) 村莊,但大多數在農(nong) 業(ye) 用地與(yu) 牧場,即形成農(nong) 林牧複合係統。
最近,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土地利用報告表明,人們(men) 意識到農(nong) 林複合景觀和農(nong) 用土地樹木覆蓋的增加與(yu) 氣候變化議程的相關(guan) 性。人們(men) 廣泛認為(wei) 農(nong) 林複合或農(nong) 業(ye) 用地樹木覆蓋的增加是改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係統的途徑,減少碳排放,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提高鳥類等物種多樣性,美化環境。與(yu) 此同時,增加樹木覆蓋還能在山區起到護坡、防災減災的作用,具有環境、生態和社會(hui) 經濟的多重效益。
研究團隊從(cong) 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碳的角度,在兩(liang) 種土地利用變化情境下做了進一步分析,並首先在現有的農(nong) 林複合景觀中稍加改良、部分增加樹木覆蓋率。結果表明,全球樹木覆蓋每增加1%,農(nong) 業(ye) 用地的生物量碳就會(hui) 增加1.83億(yi) 噸碳。
受到氣候環境條件的影響,生物量碳的增加因區域而存在很大差異。在所有國家中,巴西以0.34億(yi) 噸碳顯示出迄今為(wei) 止最大的生物量增長潛力,其次是印度尼西亞(ya) 0.14億(yi) 噸碳和印度0.13億(yi) 噸碳。
此外,研究團隊還從(cong) 單一種植農(nong) 地轉變為(wei) 農(nong) 林複合係統展開研究。結果表明,將全球樹木覆蓋僅(jin) 增加到50百分位,將增加全球樹木覆蓋1.9%至16.3%,地上和地下固定生物量將增加近5.3億(yi) 噸碳。而若廣泛采用農(nong) 林複合的做法實現80百分位水平,會(hui) 增加全球樹木覆蓋近8%,超過19億(yi) 噸碳將被固定在農(nong) 業(ye) 景觀的樹木組分中。
研究還從(cong) 理論上分析了實施農(nong) 林複合技術的效益與(yu) 挑戰。
研究認為(wei) ,在農(nong) 業(ye) 景觀中增加樹木,可以幫助包括熱帶和溫帶在內(nei) 的許多國家,來滿足其應對氣候危機國家自主貢獻中很大一部分目標,同時有助於(yu) 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對單一耕作和工業(ye) 化農(nong) 業(ye) 來說,廣泛采納和采用複合農(nong) 林係統,也可以解決(jue) 全球糧食體(ti) 係根本轉型的迫切需求。對現有農(nong) 業(ye) 用地的增量變化,可在短期內(nei) 啟動這一進程,並產(chan) 生顯著的緩解效果,為(wei) 實現係統變化提供途徑。
“這需要從(cong) 全球到國家和地方各級改善政策環境和積極的政策和財政支持,並麵對一係列艱巨的挑戰,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適當的農(nong) 林複合技術。這些技術可在小型農(nong) 場到大型工業(ye)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係統和景觀中實施,並且與(yu) 全球、區域和國家核實碳核算的監測係統並行。”許建初說。(趙漢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