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大暑:送瘟消暑 滋補養生

發布時間:2022-07-22 10:48: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曉牧侵星大暑天,晝尋芳樹綠陰眠。惜牛不使衝(chong) 殘日,歸帶黃昏飲小川。”宋代黃庶這首《次韻和真長四季牧童》描繪了一幅大暑日牧童尋蔭小憩的圖景。詩中提到的“大暑天”,正是二十四節氣中夏季的最後一個(ge) 節氣——大暑。“暑”為(wei) 炎熱之意,“大”者,“乃炎熱之極”也。大暑於(yu) 每年公曆7月22日至24日交節,此時正值“三伏”中的中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於(yu) 是送暑、消暑便成了生活的主題。民間消夏的方式五花八門,花間竹影、涼茶豆糕,為(wei) 的是驅走炎熱,留下清涼。

  浙江台州椒江葭芷的漁村有“送大暑船”習(xi) 俗。此活動每年大暑日舉(ju) 行,主要是迎、送當地的“五聖”神。“五聖”是浙江台州灣一帶民間流傳(chuan) 的5位瘟神,“大暑船”則是承載“五聖”出海的模型船。此船形如縮小版的三桅帆船,長約10米,寬約3米,重將近2噸。船艙內(nei) 放置神龕、香案、水缸、桌椅板凳等船上用品以及各種酒食米麵,還有刀矛、槍炮等自衛武器。大暑節氣,正值東(dong) 海休漁期,漁民們(men) 便趁此空暇舉(ju) 行隆重的儀(yi) 式,將“五聖”送出海,為(wei) 的是驅除疫病、保佑平安。大暑日清晨,浩浩蕩蕩的送神隊伍抬著精心製作的大暑船從(cong) 當地的五聖廟出發,前往椒江口。所經道路兩(liang) 旁人山人海,觀者如潮。隊伍前有鳴鑼開道、鋼叉護持,鼓號喧天;中間是香亭台閣、高蹺彩車,獅龍騰躍、武術雜耍贏來喝彩不斷。及至椒江口碼頭,隊伍自動散開,掐準海水落潮的時間,將大暑船拉出漁港,讓船趁著落潮大水,漂向大海,帶走疫病與(yu) 暑熱。如今的“送大暑船”沒有了舊時“送瘟神”的緊張、神秘氣氛,而是充滿了歡樂(le) 、祥和的節日氛圍。人們(men) 興(xing) 致勃勃地趕來參加,觀看精彩的民間藝術表演,自己也熱火朝天地投身其中,將平日裏“蟄伏”的藝術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大暑近農(nong) 曆六月廿四,江南民間有觀蓮節,俗稱“荷花生日”。江蘇蘇州葑門荷花蕩自古便是遠近聞名的賞蓮佳地。張岱在《陶庵夢憶·葑門荷宕》中記述,天啟壬戌(1622年)六月二十四,偶至蘇州,看到“士女傾(qing) 城而出”,聚集在葑門外荷花宕觀賞荷花。樓船畫舫,乃至小船,都被租借一空。船上絲(si) 竹管弦,輕歌曼舞,人們(men) 宴飲聽曲,賞花納涼,“燦爛之景,不可名狀”。荷花蕩離蘇州冰窖不遠,賞荷花時,伴著陣陣幽香,還能吃到冰鎮西瓜,令人心曠神怡。

  大暑時節,天氣酷熱,人體(ti) 流汗多、消耗大,時令飲食大體(ti) 有滋補、消暑兩(liang) 類。民間以為(wei) 大暑伏天,人體(ti) 內(nei) 積熱,此時吃羊肉、喝羊湯,出得一身大汗,可以排除身體(ti) 內(nei) 的積熱和毒素,有益健康。山東(dong) 南部地區在大暑日要喝羊湯,俗稱“喝暑羊”。福建莆田人有“過大暑”習(xi) 俗,此日家中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以滋補元氣,親(qin) 友之間也常以荔枝、羊肉為(wei) 互贈的禮品。

  此外,還有不少地方講究吃涼性食物以消暑解毒。比如福建、廣東(dong) 和台灣在大暑前後有吃仙草的習(xi) 俗。仙草是一種草本植物,莖葉曬幹後可熬製成“燒仙草”,是一種消暑甜品。當地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hui) 老”的民諺。江浙一帶人們(men) 慣飲伏茶,這是一種特別配製的消暑茶,常以青蒿入茶,再配上陳皮、六月霜、白菊花、十滴水製成茶包,清熱解毒。此外,桑菊荷葉茶、二豆飲、金銀花飲、決(jue) 明子茶、焦大麥茶等,都是兼具藥用價(jia) 值與(yu) 清涼口感的祛暑佳品。

  (作者袁 瑾 為(wei) 杭州師範大學副教授)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