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湖南醴陵:“千年窯火”裏的產業新路

發布時間:2022-07-22 10:48: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社長沙7月21日電(記者餘(yu) 春生、劉芳洲、薛宇舸)一爐窯火,在湖南省醴陵市這方土地上燒了千年,孕育出釉下五彩瓷等著名的陶瓷品類。醴陵市也被評為(wei) “中國陶瓷之都”“中國陶瓷曆史文化名城”。

  近年來,醴陵市不斷擦亮陶瓷這塊“金字招牌”,在繼承傳(chuan) 統製瓷技藝的基礎上,持續推動傳(chuan) 統陶瓷產(chan) 業(ye) 革新,加速新型陶瓷產(chan) 業(ye) 發展,做好“瓷旅融合”文章,闖出一條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路,“千年窯火”生生不息。

  傳(chuan) 統陶瓷產(chan) 業(ye) 求新求變

  “天上黑龍,地上黃龍。”這曾是醴陵當地廣為(wei) 流傳(chuan) 的一句順口溜,“黑龍”指的是窯爐裏冒出的黑煙,“黃龍”指的是製瓷廠裏流出的泥水。早期陶瓷產(chan) 業(ye) 發展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汙染,以犧牲環境為(wei) 代價(jia) 的低效生產(chan) 讓當地政府看到,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如今,走進醴陵陶瓷企業(ye) ,高耗能、高汙染的生產(chan) 景象已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智能化生產(chan) 線。

  在湖南華聯溢百利瓷業(ye) 有限公司的智能製造車間裏,記者看到,通過使用自動滾壓機、自動浸釉機、輥道窯等智能化設備,瓷泥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製品。

  湖南華聯溢百利瓷業(ye) 有限公司一廠綜合經理張佳琪告訴記者,去年10月建成的這條智能生產(chan) 線使工廠的生產(chan) 效率提高了20%左右,產(chan) 品合格率提高了5%左右。“陶瓷產(chan) 業(ye) 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以前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人工操作,現在有了智能生產(chan) 線,工人們(men) 的勞動強度明顯降低。”

  近年來,醴陵市大力推進傳(chuan) 統陶瓷企業(ye) 智能化轉型,市財政累計拿出近4000萬(wan) 元支持陶瓷企業(ye) 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先後引進安裝1000餘(yu) 台陶瓷智能生產(chan) 設備。目前,醴陵陶瓷企業(ye) 自動化、智能化替代率平均達70%,在全國陶瓷主產(chan) 區中位居前列。

  新興(xing) 陶瓷產(chan) 業(ye) 加速成長

  在醴陵華鑫電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高溫達1230攝氏度的窯爐裏,泥坯經過5天到6天的燒製,最終得到的並不是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陶瓷,而是一種燒製技術非常高的特種陶瓷——空心瓷絕緣子。

  這一根根數米甚至十幾米長、身塗棕色釉的“大家夥(huo) ”,是輸變電設備和變電站中保障輸電線路安全運行必不可少的裝置。

  醴陵華鑫電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歐玉文告訴記者,超過10米長的空心瓷絕緣子產(chan) 品通常是由多個(ge) 部件粘接後二次燒製而成。由於(yu) 此前國內(nei) 缺乏成熟的粘接技術,國產(chan) 高端絕緣子整體(ti) 性能普遍弱於(yu) 國外同類產(chan) 品。

  2018年,華鑫電瓷經過反複實驗,實現了特高壓無機粘接出線瓷套製造技術重大突破,成功打破國際壟斷。2020年,公司獲評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2021年榮獲國家級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

  在醴陵市,像華鑫電瓷這樣在陶瓷新材料領域引領行業(ye) 發展的企業(ye) ,如今正變得越來越多。

  近年來,醴陵市從(cong) 產(chan) 業(ye) 升級角度,持續扶持培育有發展潛力的新型初創企業(ye) ,搭建研發服務平台,積極引導企業(ye) 進軍(jun) 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環保、航天航空等領域,不斷拓展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一條有潛力、有活力、有動力的陶瓷新材料產(chan) 業(ye) 鏈正逐漸形成。醴陵陶瓷行業(ye) 現有101家高新技術企業(ye) ,4家國家級、24家省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

  “瓷旅融合”漸熱

  “來村裏體(ti) 驗陶瓷文化的外地遊客越來越多,農(nong) 家樂(le) 生意越來越好了。”每到假期,家住醴陵市溈山鎮溈山村的劉學勤就迎來忙碌的時刻。

  溈山村是古代醴陵窯的核心產(chan) 區之一。20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製瓷廠逐漸外遷,村裏沒了產(chan) 業(ye) ,許多像劉學勤這樣的年輕人不得不選擇外出務工。

  “這兩(liang) 年,政府以村裏的醴陵窯遺址為(wei) 中心,正在打造具有陶瓷文化特色的旅遊景區。家裏人決(jue) 定辦農(nong) 家樂(le) ,我就從(cong) 外地回來了。”劉學勤告訴記者,他保留了老房子黃牆灰瓦的外觀,菜品主打本地特色的瓷廠土菜,深受遊客歡迎。

  陶瓷工業(ye) 遊也在醴陵市逐漸興(xing) 起。沿著醴陵尚方窯瓷業(ye) 有限公司開發的工業(ye) 遊路線,遊客可以走進尚方窯的生產(chan) 工廠。“把展廳與(yu) 生產(chan) 車間打通,遊客能夠近距離觀看釉下五彩瓷生產(chan) 過程中獨具特色的勾線、汾水工藝,公司去年遊客總量突破5萬(wan) 人次。”尚方窯營銷總監漆智力告訴記者。

  隨著中國陶瓷穀國際會(hui) 展中心、釉下五彩城、1915醴陵國際陶瓷文化特色街區等一批集文化、創意、旅遊為(wei) 一體(ti) 的新地標的建成,醴陵市“瓷旅融合”發展模式日益成熟。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