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傳統工藝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使命

發布時間:2022-07-25 10:20:00來源: 光明網-學術頻道

  作者:陳岸瑛(清華大學教授)

  “十三五”期間,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文化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中國傳(chuan) 統工藝振興(xing) 計劃》,部署促進中國傳(chuan) 統工藝的傳(chuan) 承與(yu) 振興(xing) 。該計劃的出台和實施是新時代中國非遺保護事業(ye) 的一項重要舉(ju) 措,體(ti) 現了新的傳(chuan) 承發展理念,對於(yu) 促進傳(chuan) 統工藝從(cong) 複興(xing) 走向振興(xing) 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該計劃提出的十大工作任務,在“十三五”期間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實。“十三五”期間,以傳(chuan) 統工藝為(wei) 實施重點的“中國非遺傳(chuan) 承人群研修研習(xi) 培訓計劃”,使10餘(yu) 萬(wan) 傳(chuan) 承人、從(cong) 業(ye) 者在學習(xi) 交流活動中受益,擴大了傳(chuan) 承隊伍,提高了發展水平,培養(yang) 出一批富於(yu) 創新活力的青年骨幹。同時,百餘(yu) 所高校加入到非遺保護隊伍中來,與(yu) 非遺傳(chuan) 承人結下深厚友誼,與(yu) 非遺項目所在地建立起多種多樣的產(chan) 學研合作。

  在此基礎上,文化和旅遊部支持各地建設傳(chuan) 統工藝工作站18個(ge) ,在脫貧地區建設非遺工坊超過1100家,將高校、企業(ye) 、協會(hui) 等社會(hui) 資源引入項目所在地,為(wei) 增強項目活力、帶動群眾(zhong) 就業(ye) 起到積極作用。在此過程中,各類非遺傳(chuan) 播、展示、研討和教育活動在全國蓬勃開展,使“見人見物見生活”“傳(chuan) 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等非遺保護理念深入人心。

  “十四五”期間,十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推動傳(chuan) 統工藝高質量傳(chuan) 承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進一步推進和落實中國傳(chuan) 統工藝振興(xing) 偉(wei) 業(ye) 。《通知》旨在深入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hui) 精神,健全非遺保護傳(chuan) 承體(ti) 係,推動傳(chuan) 統工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高品質生活。

  在總結傳(chuan) 統工藝振興(xing) 計劃實施經驗的基礎上,《通知》在目標設定部分進一步提出,傳(chuan) 統工藝要在“培育傳(chuan) 統文化產(chan) 業(ye) 、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服務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促進民族團結”等方麵發揮更大作用。《通知》將“十四五”期間主要工作任務分為(wei) 4大類、12項,從(cong) 加強傳(chuan) 統工藝項目保護、建設高素質傳(chuan) 承人才隊伍、促進傳(chuan) 統工藝發展振興(xing) 和加大傳(chuan) 統工藝宣傳(chuan) 推廣等四方麵展開論述。

  (一)加強傳(chuan) 統工藝項目保護

  項目製保護是我國非遺保護的基本手段。“十四五”期間,將針對不同項目的存續狀況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例如,針對傳(chuan) 承困難、在現代生活中缺少應用場景的項目,建立急需保護項目名單;針對傳(chuan) 承情況好、市場空間大的項目,建立傳(chuan) 統工藝優(you) 秀實踐項目名單。

  調查和記錄是開展非遺保護工作的基本舉(ju) 措之一。在數字化、智能化時代,有必要引入新的技術手段,使記錄保存工作更為(wei) 便捷,相關(guan) 數據更易於(yu) 傳(chuan) 播共享。為(wei) 此,《通知》指出,要依托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製定傳(chuan) 統工藝數字化保存標準,實施傳(chuan) 統工藝數字化保存行動。

  傳(chuan) 統工藝研究,在“十三五”期間即已受到各研培院校的關(guan) 注和重視,並通過科研項目申報、設立研究基地和重點實驗室等形式開展。《通知》進一步指出,要認定一批傳(chuan) 統工藝類國家級非遺研究基地,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文化科技與(yu) 現代服務業(ye) ”重點專(zhuan) 項。“十四五”期間,另一個(ge) 熱點議題是非遺專(zhuan) 業(ye) 、非遺學科的設立。可以預見,在《通知》實施期間,將有更多高校加入非遺學科建設的行列,為(wei)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進入教育部一級學科目錄做好準備。

  (二)建設高素質傳(chuan) 承人才隊伍

  人才是一切事業(ye) 的根本保障。“十三五”期間,非遺研培計劃的人才培育效果有目共睹。“十四五”期間,除延續這一計劃,拓展傳(chuan) 統工藝的學曆學位教育外,還會(hui) 形成一係列人才選拔和激勵機製,培養(yang) 出更多的大國工匠、技能大師和鄉(xiang) 村工匠,培養(yang) 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在傳(chuan) 統工藝產(chan) 業(ye) 和地方文旅產(chan) 業(ye) 中發揮帶頭作用。

  非遺傳(chuan) 承的核心在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傳(chuan) 承人。非遺研培計劃發掘了一大批年輕有為(wei) 的傳(chuan) 承人,其中不少人順利進入了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梯隊。但是,受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名錄的名額限製,特別是在工匠紮堆的傳(chuan) 統工藝聚集區,仍然有不少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手藝人無法進入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隊伍,或長時間得不到“晉級”機會(hui) ,自信心和積極性受挫。在現有編製不可能擴展的情況下,拓寬激勵渠道,增加激勵形式,是“十四五”期間健全傳(chuan) 承體(ti) 係的關(guan) 鍵。

  一方麵,需要在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評審過程中,引入更透明、更公平的競爭(zheng) 機製,把傳(chuan) 承水平高、傳(chuan) 承能力強的人才選拔出來;另一方麵,需要拓寬人才激勵的渠道,在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評選製度之外,建立有助於(yu) 人才成長的激勵機製。例如,地方非遺館可評選傳(chuan) 統工藝年度最佳創新產(chan) 品,逐年列入館藏,形成各傳(chuan) 統工藝門類老中青傳(chuan) 承發展脈絡。再如,可借鑒當代藝術策展模式,針對中青年傳(chuan) 承人群策劃不同主題的展覽,挖掘和推廣有潛力、有創新創造活力的人才。

  (三)促進傳(chuan) 統工藝發展振興(xing)

  非遺活態保護,需要建構一個(ge) 完整的生態係統。文化生態係統一般包括文化創造、文化流通和文化接受三個(ge) 環節。傳(chuan) 統工藝也不例外,隻不過更多涉及帶有商業(ye) 屬性的生產(chan) 、營銷和消費活動。為(wei) 此,《通知》從(cong) 生產(chan) 、傳(chuan) 播和消費等三個(ge) 環節來部署傳(chuan) 統工藝振興(xing) 工作。

  在生產(chan) 環節,通過國家級非遺生產(chan) 性保護示範基地、非遺工坊等設施,激勵傳(chuan) 統工藝企業(ye) 提高手工價(jia) 值,豐(feng) 富產(chan) 品品類,培養(yang) 高端品牌;與(yu) 此同時,通過傳(chuan) 統工藝工作站等設施,引入外部資源,補齊地方產(chan) 業(ye) 鏈缺環。

  在傳(chuan) 播和消費環節,通過非遺品牌大會(hui) 、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中國非遺博覽會(hui) 、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hui) 、中國義(yi) 烏(wu) 文化和旅遊產(chan) 品交易博覽會(hui) 、非遺購物節、老字號嘉年華等展銷平台,推進傳(chuan) 統工藝品牌形成與(yu) 傳(chuan) 播,擴大傳(chuan) 統工藝消費。

  不得不說,傳(chuan) 統工藝作為(wei) 一種前現代時期遺留下來的手工勞作形式,很難與(yu) 解決(jue) 大眾(zhong) “剛需”的現代工業(ye) 生產(chan) 競爭(zheng) 。在現代化進程中,不少傳(chuan) 統工藝早已轉型為(wei) 工業(ye) 生產(chan) ,如紡織工業(ye) 、陶瓷工業(ye) 等,但這並不意味著緙絲(si) 、織錦和手工製瓷喪(sang) 失了存在的意義(yi) ——除了轉變為(wei) 純藝術,它們(men) 仍有可能保留在社會(hui) 生產(chan) 領域,甚至產(chan) 生走進千家萬(wan) 戶的產(chan) 品和服務。但是,這從(cong) 根本上取決(jue) 於(yu) 傳(chuan) 統工藝能否與(yu) 現代產(chan) 業(ye) 形成互補互惠的關(guan) 係。

  傳(chuan) 統工藝如何對接現代產(chan) 業(ye) ?第一,需解放思想,增強傳(chuan) 統工藝企業(ye) 自身的活力和創造力,形成“破圈”的品牌合作意識和品牌傳(chuan) 播能力,如此才可能與(yu) 服飾、家居等現代產(chan) 業(ye) 對接。第二,需補齊傳(chuan) 統工藝產(chan) 業(ye) 鏈缺環,如原材料加工,工具、裝備研發生產(chan) ,包裝、物流和電商等,再如類似畫廊、美術館、雙年展、藝術評論那樣的價(jia) 值挖掘和學術推廣環節,如此才能提高傳(chuan) 統工藝的產(chan) 能和價(jia) 值內(nei) 涵,具備對接現代產(chan) 業(ye) 、甚至賦能現代產(chan) 業(ye) 的條件。

  (四)加大傳(chuan) 統工藝宣傳(chuan) 推廣

  在國內(nei) 宣傳(chuan) 方麵,要調動更多的媒體(ti) 資源做好宣傳(chuan) 工作,並通過傳(chuan) 統工藝優(you) 秀實踐案例評選增強示範效應;另一方麵,協調更多教育資源,鞏固和深化“非遺進校園”成果。

  在國際交流方麵,借助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駐外旅遊辦事處等平台,“歡樂(le) 春節”“多彩中國 佳節好物”“多彩中華”等品牌活動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拓展了中國傳(chuan) 統工藝,特別是中華老字號的海外市場;另一方麵“以美為(wei) 媒,講好中國故事”,將傳(chuan) 統工藝優(you) 秀實踐案例、中國非遺保護經驗傳(chuan) 播出去。

  傳(chuan) 統工藝作為(wei) 一種造物的藝術,賦予流動的生活以鮮明的形象和持久的形式,因此,曆史上曾經存在的工藝和造物成果,也被稱為(wei) 物質文化。今日之物質文化,一方麵為(wei) 現代設計、文化工業(ye) 和潮流文化所塑造,另一方麵,從(cong) 寄情山水的慢生活,到萬(wan) 民同慶的節日狂歡,仍然離不開傳(chuan) 統工藝的匠心滋養(yang) 。景德鎮、宜興(xing) 、蘇州、佛山、黔東(dong) 南、鶴慶,吸引人的不僅(jin) 是特色手工藝,更有一種藝術化的生存方式和富於(yu) 曆史感的生活氛圍。

  從(cong) 長遠來看,振興(xing) 傳(chuan) 統工藝,並不僅(jin) 僅(jin) 是促進就業(ye) 增收和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而是讓傳(chuan) 統工藝作為(wei) 一種與(yu) 時俱進的造物藝術,參與(yu) 到現代生活的形式構造中來,使生活更有味道,文化更為(wei) 多元,人與(yu) 自然更為(wei) 和諧,古與(yu) 今有更多聯係,大地更具家園感。若傳(chuan) 統工藝由內(nei) 向外散發出如此迷人的魅力,則無需刻意宣傳(chuan) ,也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