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輝煌十載話河南

發布時間:2022-07-26 09:4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品談】

  作者:邵 麗(li) (中國作家協會(hui) 主席團委員、河南省文聯主席)

  黃河文明是一種亙(gen) 古文明,也是一種嶄新的文明。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上,黃河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成為(wei) 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而以河南為(wei) 代表的中原文化,又是黃河文化的核心部分。中原大地上“兩(liang) 手一伸就是春秋文化,雙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都深刻闡釋了河南在全國舉(ju) 足輕重的曆史地位。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原大地發生曆史性變化。在脫貧攻堅曆史性的戰役中,河南這個(ge) 人口大省,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開啟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這是這片古老土地上的發展奇跡。

  一說到河南,人們(men) 首先想到的是“中原糧倉(cang) ”。河南似一條奔騰的大河,也似一片希望的田野,這裏糧食總產(chan) 量占全國糧食總產(chan) 量的十分之一,小麥產(chan) 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夏糧總產(chan) 量、播種麵積、單位麵積產(chan) 量均居全國第一,“中原糧倉(cang) ”可謂名不虛傳(chuan) 。十年間,河南糧食總產(chan) 量從(cong) 1000億(yi) 斤提升至1300億(yi) 斤以上,為(wei)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壓艙石”作用。作為(wei) 一名河南人,可以自豪地說,在糧食安全問題上,勤勞樸實的河南人靠得住。

  民以食為(wei) 天,然而“食之所生,水與(yu) 土也”。除此之外,管仲還認為(wei) “水者何也,萬(wan) 物之本原也”,這與(yu)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的看法不謀而合。提到水,就該說說南水北調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cong) 丹江口水庫引水,經南陽市淅川縣,然後直達北京,穿過河南南陽、平頂山、許昌、鄭州、焦作、新鄉(xiang) 、安陽、鶴壁8個(ge) 省轄市、21個(ge) 縣(市、區),連接沿線的伏牛山、太行山等眾(zhong) 多宏偉(wei) 壯麗(li) 的自然景觀,形成縱貫河南省南北的清水走廊和綠色長廊,一期工程年調水量達95億(yi) 立方米。

  河南省既是南水北調的水源地又是受水區,自2014年12月15日南水北調引入鄭州以來,南水成為(wei) 鄭州中心城區自來水的主要水源。作為(wei) 一名鄭州人,我深切地感受到鄭州飲用水質的變化。家裏的桶裝飲用水喝完了,臨(lin) 時接自來水泡茶,原本是應急,一喝竟然清爽甘甜,燒水壺再也不像過去那樣滿是水垢。後來才聽自來水公司的同誌講,鄭州市的市民飲用水品質已經完全超越了市麵上的桶裝水,這源於(yu) 丹江口水庫水質95%達到Ⅰ類水標準。南水入鄭後,鄭州市民的飲水質量顯著改善,幸福感和獲得感與(yu) 日俱增。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要使遠方不遠,離不開行走。2010年2月6日,鄭西高鐵開通運營,這是河南省的第一條高鐵線路。2022年6月20日,鄭渝高鐵全線通車,河南“米”字形高鐵網建設完成最後一撇,使鄭州成為(wei) 名副其實“中國鐵路的心髒”。鄭州不僅(jin) 是河南省會(hui) ,還是國家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僅(jin) 僅(jin) 用了十年時間,河南高鐵從(cong) 無到有,目前高鐵通車裏程達2176公裏,實現“市市通高鐵”。

  此外,還有航空港區建設。2022年5月,鄭州南站更名為(wei) 鄭州航空港站。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這裏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的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航空運輸正成為(wei) 繼海運、河運、鐵路、公路之後推動經濟發展的“第五衝(chong) 擊波”,航空經濟成為(wei) 河南提升在全球範圍內(nei) 配置高端生產(chan) 要素、促進跨越式發展的“新引擎”,為(wei) 中原大地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身在河南,我深深體(ti) 會(hui) 到河南人的性格像黃河一樣隱忍、闊達、堅韌和忠勇。過去十年,河南人用優(you) 異成績交出時代答卷。下一個(ge) 十年,河南的發展也會(hui) 像黃河水一樣,生生不息,一直奔騰向前。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