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傳統技藝變成了“新國潮”

發布時間:2022-07-27 10:17:00來源: 光明網

  傳(chuan) 統工藝、開課介紹產(chan) 品內(nei) 涵、請非遺傳(chuan) 承人走進直播間為(wei) 網友答疑解惑……非遺品牌進行一係列“觸網”嚐試,拓寬傳(chuan) 統工藝產(chan) 品的宣傳(chuan) 平台和銷售渠道。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十部門日前印發《關(guan) 於(yu) 推動傳(chuan) 統工藝高質量傳(chuan) 承發展的通知》,提出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銷售推廣傳(chuan) 統工藝產(chan) 品。

  “觸網”傳(chuan) 播非遺文化

  “製醋的最後一個(ge) 環節是釀曬,經過釀曬後的醋有什麽(me) 特別之處?”“將煎煮過的熟醋裝入陶壇中,放在自然通風的地方,至少擺放半年。存放時間越長,味道越醇香……”在中國醋文化博物館的微信視頻號裏,推介人小劉在直播中將醋文化的曆史娓娓道來,吸引不少人點擊觀看。

  鎮江恒順香醋釀製技藝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展示該技藝的江蘇鎮江中國醋文化博物館自2020年起遊客接待量有所下降,景區門票、產(chan) 品銷售等方麵損失不少。為(wei) 了將疫情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該館積極探索線上直播模式,推出“小劉帶你遊醋博”“雲(yun) 遊醋博”等新媒體(ti) 產(chan) 品。據了解,醋香滿溢“雲(yun) 端”讓中國醋文化博物館成功實現自救,該館營收明顯增加,線上傳(chuan) 播渠道也進一步擴大了非遺技藝的知識普及與(yu) 品牌傳(chuan) 播。

  專(zhuan) 家指出,傳(chuan) 統文化不斷“觸網”,為(wei) 擴大自身影響力打開一扇大門。互聯網傳(chuan) 播載體(ti) 進一步激發了傳(chuan) 統工藝產(chan) 品的內(nei) 生動力,更多消費者擁有了接觸、使用傳(chuan) 統工藝產(chan) 品的機會(hui) 。

  線上售賣擴銷路

  借助技術優(you) 勢,網絡平台正日漸成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數字化保護、傳(chuan) 承、傳(chuan) 播、銷售的重要渠道。以短視頻平台為(wei) 例,抖音《2022非遺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裏,抖音平台上國家級非遺項目相關(guan) 視頻播放總數達3726億(yi) 次,獲讚總數為(wei) 94億(yi) 次,抖音視頻覆蓋的國家級非遺項目達99.74%。此外,在抖音“非遺合夥(huo) 人計劃”“看見手藝計劃”等活動的助力下,非遺項目直播場次同比增長642%,獲直播打賞的非遺主播人數同比增長427%,瀕危非遺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60%。

  在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院長範周看來,數字經濟正在重塑非遺文化的發展環境,不僅(jin) 可以讓公眾(zhong) 更便捷直觀地感受非遺的文化內(nei) 涵,也能運用數字化手段保護和展現傳(chuan) 統文化的生命力,不斷實現傳(chuan) 承與(yu) 創新。

  據悉,從(cong) 2020年開始,文旅部非遺司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與(yu) 電商平台合作推出“非遺購物節”。今年,“非遺購物節”更是亮點紛呈,非遺產(chan) 品、老字號等悉數亮相,不少平台紛紛設立傳(chuan) 統工藝產(chan) 品銷售專(zhuan) 區,擴大了產(chan) 品銷路。在北京,包括同仁堂、內(nei) 聯升、全聚德、六必居等在內(nei) 的18家老字號,聯合互聯網平台共同推出“走進非遺”的新玩法。

  文旅部最新數據顯示,在今年6月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期間,各地共舉(ju) 辦了6200多項非遺宣傳(chuan) 展示活動,其中線上活動達2400多項。線上直播與(yu) 線下展示相結合,讓非遺產(chan) 品融入日常生活,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關(guan) 注和購買(mai) 。

  科技賦能前景廣

  今年端午節期間,以“粽子”和“龍舟”等端午文化符號為(wei) 靈感、融合了湖北宜昌特色文化元素的12款數字藏品正式上線發售,價(jia) 格為(wei) 38元至68元不等。據了解,在數字藏品上線當天,總參與(yu) 人數便達52277人,而在第二天下午正式開售時,2.4萬(wan) 份數字藏品不到3分鍾便全部售罄。以數字藝術語言宣傳(chuan) 中國傳(chuan) 統節日,在弘揚傳(chuan) 統文化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

  今年初,數字藏品在非遺文化圈開始試水。業(ye) 內(nei) 分析人士說,技術的進步讓大家可以隨時隨地欣賞一幅優(you) 秀作品,感受傳(chuan) 統文化,也提供了更廣闊的欣賞視角。例如,數字藏品借助區塊鏈技術,生成數字憑證,而通過建模技術,一件作品可以360度全方位欣賞,還能夠了解到作品的完整成型過程。

  依托區塊鏈、5G、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數字空間建模、虛擬現實、3D打印等手段,傳(chuan) 統文化的線上呈現帶給網友更具沉浸感、真實感、交互性的體(ti) 驗。同時,為(wei) 傳(chuan) 統工藝產(chan) 品找到更多使用場景,正成為(wei) 業(ye) 內(nei) 積極探索的方向。專(zhuan) 家指出,得益於(yu) 科技賦能,一些傳(chuan) 統技藝正在變成“新國潮”,記錄、表達和傳(chuan) 承的方式也更趨多元,新技術不斷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播打開新思路,傳(chuan) 統工藝的未來發展更加可期。(孫亞(ya) 慧)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