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嶗山在全國率先推出企業登記社保聯檢服務
“以前我在辦理公司注銷登記的時候,因為(wei) 不了解企業(ye) 注銷的程序,在完成注銷登記以後才發現還有未繳納的社保費用,再去人社部門辦理補繳和銷戶就特別麻煩。現在嶗山區推出了企業(ye) 登記社保聯檢服務,公司在發布注銷公告的時候,人社部門就能對企業(ye) 是否欠費進行審查,這樣就不用我們(men) 時刻去關(guan) 注這個(ge) 企業(ye) 的經營情況了,既方便後續辦理社保銷戶,也保護了我們(men) 職工的合法權益,非常省心!”
近年來,隨著企業(ye) 注銷便利化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ye) 注銷門檻逐步降低,市場主體(ti) 注銷程序大幅簡化,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產(chan) 生了虛假承諾的問題。青島市嶗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在調研中發現,每百人中就有約40名的群眾(zhong) 不了解企業(ye) 在注銷前需要完成社保費用清繳程序,也不了解個(ge) 人、企業(ye) 或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國家企業(ye) 信用信息公示係統對發布簡易注銷公告的企業(ye) 提出異議。因此,有部分企業(ye) 在未清繳社保費用的情況下辦理了注銷登記,造成企業(ye) 職工權益受損。據統計,2021年至今嶗山區共辦理社保相關(guan) 案件160餘(yu) 起,涉及人數700餘(yu) 人,補繳金額1000餘(yu) 萬(wan) 元。
為(wei) 完善企業(ye) 退出機製,讓企業(ye) 退出“更快捷、更安心”,青島市行政審批局聯合青島市人力資源在嶗山區先行先試,積極進行創新探索。由嶗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運用數字化手段,瞄準企業(ye) 需求靶向施策,與(yu) 嶗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共同推出企業(ye) 登記&社保聯檢服務,通過政府部門間數據信息共享,規範企業(ye) 注銷行為(wei) ,實現企業(ye) 退出的數字化、智慧化,在全國率先開啟“智慧退出”新機製。
首先是對企業(ye) 注銷業(ye) 務流程進行改造、升級,打通國家企業(ye) 信用信息公示係統、企業(ye) 登記係統及社保登記係統,將企業(ye) 在國家企業(ye) 信用信息公示係統發布的簡易注銷公告、清算備案公示及債(zhai) 務債(zhai) 權公告信息進行統一歸集,與(yu) 人社部門搭建數據共享信息接口,通過係統自動分析比對,將存在社保欠費的擬注銷企業(ye) 信息實時共享至人社部門。
其次是利用現有平台,實現企業(ye) 異議信息主動推送。企業(ye) 登記&社保聯檢服務將社保清繳服務前移,在企業(ye) 發布注銷公告階段提前介入,對企業(ye) 是否符合注銷條件、注銷公告承諾書(shu) 及公示信息是否正確等進行預先檢查,並及時反饋。對於(yu) 在注銷公告期滿前,仍未補繳相關(guan) 社保費用的企業(ye) ,由人社部門反饋異議信息,變“被動追繳”為(wei) “主動申報”,進一步強化了企業(ye) 依法參保繳費的主體(ti) 責任,規範企業(ye) 注銷行為(wei) 。
再就是根據企業(ye) 注銷形式的不同,不斷迭代升級平台功能,進一步打通簡易注銷程序中企業(ye) 與(yu) 政府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在不增加企業(ye) 提交材料的前提下,完善企業(ye) 注銷登記流程,提升市場主體(ti) 整體(ti) 退出便利度,最大程度避免因企業(ye) 欠保“跑路”導致職工就醫報銷、退休養(yang) 老受阻,打造公平法治的一流營商環境。
前期,雙方推出了企業(ye) 登記&社保聯檢服務的試運行版本,結果剛剛試運行一周,就引起了不少企業(ye) 與(yu) 群眾(zhong) 的點讚聲。“原先不熟悉注銷的流程,結果因為(wei) 缺少一些手續,導致了來回多次辦理。現在有了這項服務,極大地節省了我們(men) 的時間。”一家企業(ye) 的負責人何先生說,他所在的公司前期注銷一家子公司,就享受到了這種數字化服務,讓他印象深刻。
“企業(ye) 登記&社保聯檢服務的上線既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也能夠讓企業(ye) 在辦理注銷登記前及時處理未辦結的社保業(ye) 務,確保企業(ye) 在完成注銷登記後最短時間內(nei) 辦結其他部門的銷戶手續,讓企業(ye) 既能快速‘準入’又能更加便捷的‘退出’,有利於(yu) 實體(ti) 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嶗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王軍(jun) 說。
下一步,嶗山區將以企業(ye) 登記社保聯檢服務的推出為(wei) 契機,放大疊加效應,並聯醫保、公積金、銀行賬戶等多項服務事項,實現企業(ye) 注銷在移動端“全程網辦、一網通辦”,不斷提升數字化場景應用水平,推進全鏈條優(you) 化審批、全生命周期提升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