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內鄉縣:文旅融合綻異彩
“車間是氧吧,蔬菜像鮮花;番茄樹上長,農(nong) 場變工廠……”日前,記者走進河南省南陽市內(nei) 鄉(xiang) 縣中以高效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園,目至所及,集智能、科研、休閑、實踐為(wei) 一體(ti) 的高效農(nong) 業(ye) 場景令人耳目一新,這是該縣通過文化賦能,激活特色產(chan) 業(ye) 新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中以農(nong) 業(ye) 園是發展生態文旅驅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典範,占地6000餘(yu) 畝(mu) 的園區,既是中心、采摘基地,又是觀光園、青少年科普實踐場所,也是產(chan) 村融合驅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先導項目、示範項目,融入高效農(nong) 業(ye) 、文旅、農(nong) 產(chan) 品初加工等形成了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格局。
近年來,內(nei) 鄉(xiang) 縣著力打造文旅產(chan) 業(ye)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本點”“先導區”,在文旅產(chan) 業(ye) 布局中,融入全域旅遊理念,以譽為(wei) “五朵金花”的內(nei) 鄉(xiang) 縣衙、寶天曼、雲(yun) 露山、二龍山、寶天曼峽穀漂流5家4A級景區為(wei) 龍頭,把沿途的天心洞、七星潭、五龍潭等景區串珠連線,深度挖掘,整合衙署文化、生態文化、戲曲文化、菊花文化、陶瓷文化、民俗文化,推動文旅產(chan) 業(ye) 在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引領內(nei) 鄉(xiang) 旅遊發生了質的飛躍。
如今,該縣已形成“十萬(wan) 畝(mu) 油桃”“十萬(wan) 畝(mu) 核桃”“休閑觀光農(nong) 業(ye) 體(ti) 驗”“萬(wan) 畝(mu) 楊溝柑橘和千畝(mu) 石榴”“月季小鎮”等為(wei) 代表的生態旅遊品牌,推出了“春賞花采茶,夏摘葡萄和桃,秋采柑橘貢菊,一年四季古村遊”的鄉(xiang) 村旅遊線路,鄉(xiang) 村旅遊激活文旅消費,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帶來了金山銀山。
與(yu) 此同時,內(nei) 鄉(xiang) 打破文化建設城鄉(xiang) “二元結構”,推動“一體(ti) 化”,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讓文化服務“觸角”得以廣泛延伸。“三館一院一中心”地標性惠民工程已拔地而起,電子化智能便捷的“圖書(shu) 閱覽室”書(shu) 香悅讀氛圍全麵延伸,綜合性功能齊全的“文化服務中心”村級文化陣地整體(ti) 鋪開……
文化溫潤心靈、文化淳化民風。該縣不斷深化“凝心鑄魂”行動,積極實施文化品牌提升計劃,以“百姓文化舞台”為(wei) 主題,創新打造“菊鄉(xiang) 書(shu) 聲”“放歌湍河”“出彩宛梆”“舞動內(nei) 鄉(xiang) ”四項群眾(zhong) 文化品牌,通過供給多樣化、多元化的文化產(chan) 品,實現了讓群眾(zhong) 成主角、讓草根當明星……
送文化、種文化到秀文化,群眾(zhong) 看、群眾(zhong) 唱到群眾(zhong) 演,動起來、跳起來到笑起來……內(nei) 鄉(xiang) “百姓文化舞台”每走一步,都時刻關(guan) 注著群眾(zhong) 參與(yu) 的文化體(ti) 驗,折射出的是內(nei) 鄉(xiang) “為(wei) 民、靠民、惠民、樂(le) 民”的文化情懷和紮實印跡。以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為(wei) 手段,探索文旅新路徑,用好網絡新平台,實現了線下演出和線上傳(chuan) 播的有機結合,讓文化活動走上“雲(yun) 端”,讓老百姓足不出戶,享受文化盛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