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沉的情感描繪壯麗風景
【找回有力量有格調的風景描寫(xie) 】
作者:顏水生(貴州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
當下小說創作難見精彩的風景描寫(xie) 有著複雜原因,主要包括先鋒小說的影響、小說家的人生閱曆、觀看之道和藝術技巧等方麵。
先鋒小說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崛起,標誌著中國當代小說真正進入虛構時代,由此引發的小說觀念的變革是當下小說難見精彩風景描寫(xie) 的重要原因。風景描寫(xie) 在《創業(ye) 史》《林海雪原》《山鄉(xiang) 巨變》等小說中營造了濃厚的抒情意境,使那一時期的小說呈現出獨特的浪漫風格和抒情史詩特征。先鋒小說重視虛構性打破了中國當代小說的曆史主義(yi) 和浪漫主義(yi) 傳(chuan) 統,所謂小說的虛構性或敘事的虛構性,是以曆史和現實的退卻為(wei) 代價(jia) ,雖然先鋒小說表麵上一直關(guan) 注曆史和現實,但實際上先鋒小說把曆史和現實敘述為(wei) 一種奇特經曆或偶然奇遇,因此在故事講述方麵大做文章,從(cong) 而淡忘了自然感悟和風景描寫(xie) 。先鋒小說的敘事傳(chuan) 統一直延續到了當下小說創作,無論是當下的60後、70後小說創作,還是網絡小說、科幻小說創作,都重故事而輕自然感悟和風景描寫(xie) 。因此,從(cong) 先鋒小說觀念中轉變過來,重視小說中的敘事與(yu) 寫(xie) 景的融合,重拾中國小說的曆史主義(yi) 、浪漫主義(yi) 和抒情傳(chuan) 統,對小說寫(xie) 景顯得非常重要。
人生閱曆是文學風景描寫(xie) 的基礎。一般看來,敘事和抒情是中國文學的偉(wei) 大傳(chuan) 統,但寫(xie) 景又何嚐不是中國文學的重要傳(chuan) 統。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充溢著大量精彩的風景描寫(xie) ,從(cong) 《楚辭》到《紅樓夢》都是如此,這與(yu) 作家的人生閱曆密切相關(guan) 。屈原和曹雪芹的人生經曆豐(feng) 富,他們(men) 遊曆了很多地方,屈原在流放過程中遍覽山川風情,曹雪芹鍾情山水風物並多次遊曆揚州、蘇州、杭州等地。李白“仗劍去國,辭親(qin) 遠遊”、杜甫“年少優(you) 遊”“蜀中漂泊”也為(wei) 他們(men) 詩歌中的風景描寫(xie) 奠定了堅實基礎。人生閱曆不僅(jin) 為(wei) 文學作品中的風景描寫(xie) 奠定基礎,也孕育了作家對山河大地的情感,並由此升華為(wei) 對家國的深厚感情。在中國古代文學中,雖然風景所蘊含的情感各有不同,但是家國情感是最常見也是最深沉的情感,屈原、李白、杜甫、辛棄疾詩歌中的山川風物無不寄托了他們(men) 對家國的熱愛,“目極千裏兮,傷(shang) 心悲”“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千古名句都是如此。在古代中國,家國與(yu) 天下是統一體(ti) ,“天下”與(yu) “神州”“山河”“江山”是內(nei) 涵相近的概念,它們(men) 體(ti) 現的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的空間想象,這些概念在文學作品中大多呈現為(wei) “風景”。實際上,柳青、曲波、周立波等一代作家的人生經曆也是波瀾壯闊,更為(wei) 重要的是,這一代作家有著極為(wei) 濃厚的家國情懷,因此他們(men) 的小說中出現了大量精彩的風景描寫(xie) ,比如《創業(ye) 史》上卷開篇的早春清晨的渭河平原、《林海雪原》中的冰天雪地、《山鄉(xiang) 巨變》開篇的資江河岸風景等,豐(feng) 富了當代小說的美學風格。當下的中青年小說家的人生閱曆與(yu) 老一輩作家相比確實是望塵莫及,這對他們(men) 在小說中描寫(xie) 風景有著極大影響。
觀看之道是文學風景描寫(xie) 的重要前提。自然是一切風景的源泉,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決(jue) 定了藝術作品風景描摹的特征與(yu) 意義(yi) 。作為(wei) 中國古代最早的哲學著作的《周易》不僅(jin) 揭示了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而且開創了中國傳(chuan) 統的觀看之道。《周易 鹹卦》提出了“物感”說,其中的“物”包蘊自然萬(wan) 物,“感”既是人與(yu) 自然萬(wan) 物的交感,又是人對自然萬(wan) 物的感應;由“物感”和“感物”而見天地萬(wan) 物之情和宇宙自然之理,“物感”與(yu) “感物”也可以說是中國傳(chuan) 統的觀看之道。“物感”對中國文學寫(xie) 景產(chan) 生了深刻影響,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把“物感”作為(wei) 文學寫(xie) 景的基礎,他強調“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誌,莫非自然”,陸機《文賦》也提出“瞻萬(wan) 物而思紛”的觀點,這也就是說情感源於(yu) 物感,物感源於(yu) 自然。“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等詩句都體(ti) 現了“物感說”的深刻影響。“物感說”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影響深遠,與(yu) 古代人和自然的接觸較多、生活節奏緩慢等原因密切相關(guan) 。然而,當代社會(hui) 的生活節奏過快,大多小說家不僅(jin) 很少接觸自然,而且很難有充分時間感悟自然。毫無疑問,小說家長期待在高樓大廈裏很難創作出有力量有格調的風景。
藝術技巧也是文學風景描寫(xie) 的重要條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總結了《詩經》《楚辭》《離騷》中的寫(xie) 景方法,認為(wei) 文學創作應該“窺情風景之上,鑽貌草木之中”。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中認為(wei) 文學寫(xie) 景要“真力彌滿”,強調寫(xie) 景隻有真實生動、活力飽滿,使物象的微妙處能與(yu) 自然同化,才能自如駕馭萬(wan) 象、妙造自然。雖然劉勰和司空圖概括的寫(xie) 景方法源於(yu) 詩詞,但對當代小說創作不無借鑒價(jia) 值。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er) 們(men) 》第6章中的莊稼地風景顯得“真力彌滿”,這是小說家在莊稼地“窺情”和“鑽貌”的傑作。小說寫(xie) 景不僅(jin) 需要窺探和鑽研的精神,也需要一定的寫(xie) 作技巧。比如周克芹描寫(xie) 莊稼地時大量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使風景描寫(xie) 顯得貼切而又生動。優(you) 秀的小說家必定是一個(ge) 雜家,他們(men) 深諳藝術交融的真諦。除了寫(xie) 作技巧,優(you) 秀的小說家也必定具有多方麵的藝術功底。當下小說家大多追求寫(xie) 作速度和創作數量,甚至有的小說家堅持每年創作一個(ge) 長篇,不僅(jin) 沒有工夫去錘煉語句,而且也沒有精力去汲取各門藝術創作的營養(yang) 。雖然當下小說家並不缺乏寫(xie) 作技巧,但是他們(men) 缺乏窺探、鑽研、汲取各門藝術創作技巧的精神,這也影響了小說家的風景描寫(xie) 。
在小說中描寫(xie) 風景受到多方麵因素的影響,如果小說家在思想上認識到風景描寫(xie) 的重要性並在創作中努力實踐,那麽(me) 小說中出現有力量有格調的風景描寫(xie) 也將不再稀罕。所謂有力量有格調的風景描寫(xie) ,指的是風景應該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沉的情感力量。情感源於(yu) 生活,風景源於(yu) 自然,因此小說家應該把情感與(yu) 風景、生活與(yu) 自然完美統一起來。“江山壯麗(li) ,人民豪邁”是當代中國風景的重要內(nei) 容,小說家應該努力擴展生活閱曆,深化對江山和人民的情感;也應該深入自然,真切感悟江山的壯麗(li) ;還應該提升藝術功夫,將各門藝術創作技巧熔於(yu) 一爐。以深沉的情感描繪壯麗(li) 風景,是當代小說家的一項重要使命,也是不斷努力的方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