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漲價之後被指殺熟,共享單車要顧及用戶體驗

發布時間:2022-08-15 10:45: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熊誌

  近日,中新財經記者使用多部手機不同賬號在美團單車、哈囉單車、青桔單車搜索發現,定位在北京市時,不同手機顯示的優(you) 惠後的騎行卡價(jia) 格截然不同。

  共享單車繼集體(ti) 漲價(jia) 之後,又“大數據殺熟”收割用戶?從(cong) 報道來看,不同用戶在同一時間、城市購買(mai) 同樣的套餐,確實存在著不小的價(jia) 格差異。比如同樣是美團單車90天暢騎卡,不同用戶測試的價(jia) 格差距甚至高達22元。

  這其中有兩(liang) 點值得注意:其一,價(jia) 格差不僅(jin) 在一家品牌存在,可以說是行業(ye) 現象;其二,新用戶普遍比老用戶優(you) 惠更多,並且這一點得到了官方確認——被問及是否常用的人價(jia) 格更高時,哈囉單車客服回複:“也可以這樣說”。

  早在2020年發布的《關(guan) 於(yu) 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就對“大數據殺熟”有了明確的界定,基於(yu) 大數據和算法,根據交易相對人的支付能力、消費偏好、使用習(xi) 慣等,實行差異性交易價(jia) 格或者其他交易條件,或者對新老交易相對人實行差異性交易價(jia) 格或者其他交易條件,類似“差別待遇”,都屬於(yu)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wei) 。

  按照幾家共享單車企業(ye) 的解釋,價(jia) 格不同是因為(wei) 不同用戶疊加了不同的優(you) 惠券,而優(you) 惠券又是隨機發放的。言外之意是,這不是殺熟,而是對低價(jia) 用戶的讓利。從(cong) 市場經濟的角度看,企業(ye) 麵向消費者做不到絕對統一的價(jia) 格是正常現象。但這一模式到底算不算“大數據殺熟”,應該有更明確的說法。

  即便不談合規性問題,僅(jin) 從(cong) 市場競爭(zheng) 的角度看,區別對待新老用戶也未必是一個(ge) 妙招。大力的優(you) 惠固然可以吸引新用戶,但如果認為(wei) 老用戶已經形成了品牌依賴,就甘心接受一個(ge) 遠高於(yu) 新用戶的價(jia) 格,那無疑是企業(ye) 的一種錯覺。

  一方麵,共享單車企業(ye) 並不少,品牌替代度很高,這家品牌的老用戶,完全可以在優(you) 惠的吸引下變成另一家品牌的新用戶。

  另一方麵,共享單車談不上是一種絕對的剛需產(chan) 品,本身就在不斷漲價(jia) ,甚至超過了公交,那麽(me) 沒有優(you) 惠後,老用戶很可能加速流失。

  其實不管是漲價(jia) 還是搞差別待遇,底層的邏輯都是一樣的,都是共享單車企業(ye) 在盈利的壓力之下,試圖利用積累起來的用戶粘性,來扭轉虧(kui) 損的局麵。但殊不知,新老用戶的價(jia) 格差別到達一個(ge) 臨(lin) 界點,或者漲價(jia) 漲到一個(ge) 臨(lin) 界點,超出用戶的接受度,用戶可能就棄用了。

  說白了,這是共享單車商業(ye) 模式的天然悖論。早期燒錢圈地,低價(jia) 獲客,積累了很多圖優(you) 惠的價(jia) 格敏感型的用戶,後期不管是提價(jia) ,還是對老用戶高價(jia) 對待,都可能遭遇用戶抵製,甚至被扣上吃相難看的帽子。

  所以,共享單車企業(ye) 還是應該在商業(ye) 模式上多創新,而不是始終隻有價(jia) 格調節一個(ge) 工具,並且要充分顧及用戶的體(ti) 驗和感受。同時,通過優(you) 惠補貼的形式,在新老用戶之間造成巨大的價(jia) 格差別,這到底算不算“大數據殺熟”,監管層麵也應該進一步明確,讓共享單車企業(ye) 能規範運營。(熊誌)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