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南陵:皖南“一縣城市”的城鄉融合實踐
【走進縣城看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 馬榮瑞
作為(wei) 安徽省蕪湖市唯一的下轄縣,坐落於(yu) 長江南岸的南陵有個(ge) 獨特的別稱——皖南“一縣城市”。
在這裏,特色產(chan) 業(ye) 梯次分布、城鄉(xiang) 融合互補發展,“以人為(wei) 本”的發展理念給城鄉(xiang) 居民帶來了幸福感!近日,記者走進南陵,探尋這座皖南“一縣城市”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走在南陵街頭,細心人不難發現,每天有十幾輛“矮萌”的無人車在固定時段,沿著固定路線,“點對點”進行快遞配送。國郵快遞物流智能裝備(南陵)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從(cong) 2021年年底開始,南陵縣確定了15條線路試點快遞無人車配送,每輛無人物流車日平均配送快遞包裹300餘(yu) 件。
“快遞物流智能裝備製造是南陵搶抓機遇發展起來的‘首位產(chan) 業(ye) ’!”據南陵縣發改委總經濟師奚淩介紹,2017年,南陵縣依托既有鈑金加工產(chan) 業(ye) 進行轉型升級,打造快遞物流智能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集群。
如今,南陵縣累計簽約的物流裝備製造企業(ye) 已超過100家,製造的快遞裝備從(cong) 自動駕駛配送車到快遞配送無人機,再到物流伸縮機……其中,由南陵快遞裝備製造企業(ye) 蕪湖市雙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an) 的小件自動分揀流水線每小時包裹分揀能力達13.73萬(wan) 件!
“一首四新”的特色產(chan) 業(ye) 架構為(wei) 南陵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有力促進了城鄉(xiang) 勞動力轉移。“在我們(men) 的產(chan) 線上,壓鑄、機加、去毛刺、裝配……各環節都有來自鄉(xiang) 鎮的產(chan) 業(ye) 工人,本地用工占比超過七成。”在南陵經開區,蕪湖舜富精密壓鑄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經理趙振君告訴記者。
在這家公司,記者見到了在後道去毛刺作業(ye) 車間工作了8年的裴雲(yun) 峰。裴雲(yun) 峰在南陵縣弋江鎮宋橋村出生長大。如今,他在南陵縣城買(mai) 了房、結了婚,還生了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兒(er) ,成了“新縣城人”。2017年,裴雲(yun) 峰的父親(qin) 把“家裏的兩(liang) 畝(mu) 七分地勻給了親(qin) 戚”,也來了縣城的企業(ye) 工作。
“南陵縣50多萬(wan) 人口中,有接近15萬(wan) 人在縣域外工作。發展新型城鎮化既要解決(jue) 本地勞動力就業(ye) ‘存量’,同時也要吸引在外務工人員回流。”南陵縣公共就業(ye) 和人才服務中心主任張誌堅介紹,為(wei) 帶動城鄉(xiang) 勞動力轉移,南陵縣持續打造“三公裏就業(ye) 圈”,建立起涵蓋25個(ge) 城鄉(xiang) 社區的就業(ye) 服務平台。2020年至今,已有近4000名本地富餘(yu) 勞動力實現了轉移就業(ye) 。
城鎮特色產(chan) 業(ye) 培育初見成效,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比較優(you) 勢”也日漸凸顯——工農(nong) 互促、城鄉(xiang) 互補的城鎮化發展路徑在南陵正愈加明晰。
在南陵許鎮,緊鄰205國道的大浦試驗區依托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帶動,實現了農(nong) 民統一安置、土地集中整治,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新增農(nong) 業(ye) 用地1200餘(yu) 畝(mu) ;在弋江鎮四連村,集中了資金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的“黨(dang) 組織領班合作社”讓當地300餘(yu) 畝(mu) 荷田迎來了商機,也為(wei) 村集體(ti) 收入提供了可靠保障;在煙墩鎮靄裏村,來自合肥的85後趙文靜依托靄裏的自然生態稟賦開設了一家名為(wei) “伴倉(cang) ”的民宿,超過八成客人來自長三角城市群。
“這裏有鄉(xiang) 土氣息,有獨特的民俗文化,還有城裏找不到的鄉(xiang) 愁!”對於(yu) 自己的民宿事業(ye) ,趙文靜信心滿滿。據統計,2020年至2021年,靄裏共接待遊客近50萬(wan) 人次,旅遊總收入近4000萬(wan) 元。截至目前,南陵已完成54個(ge) 省級美麗(li) 鄉(xiang) 村中心村建設。
以人為(wei) 本、生態宜居、節約集約的發展理念給南陵群眾(zhong) 帶來了切實的幸福感。記者漫步在市橋河畔,沿著長長的步道,滿眼綠意撲麵而來。然而就在5年前,這條貫穿南陵城區的主要水道還是一條被群眾(zhong) 多次投訴的臭水溝。從(cong) 2019年起,南陵縣累計投入資金16.97億(yi) 元,對76個(ge) 沿河老舊小區實施雨汙分流改造,313個(ge) 沿河排口被排查整治。如今的市橋河沿岸已經成為(wei) 南陵群眾(zhong) 親(qin) 水親(qin) 綠的“網紅打卡地”。
在位於(yu) 南陵縣利民北路交口處的“好香來”私家飯堂,記者看到,午飯點還未到,三三兩(liang) 兩(liang) 的“銀發族”已早早來到飯堂。69歲的王阿姨端上了熱氣騰騰米飯套餐。“兩(liang) 素一葷外加一碗西紅柿蛋花湯,隻要7塊錢,真心不貴!”麵對菜品,王阿姨頻頻點頭。為(wei) 貫徹落實“10+3”暖民心行動,南陵縣從(cong) 今年六月起陸續規劃老年助餐點68個(ge) ,覆蓋全縣城鄉(xiang) 所有社區。60歲以上老人用餐按年齡進行階梯補貼,城鄉(xiang) 統一標準。
“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wei) 核心的城鎮化。未來,南陵縣將進一步以科技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以城鄉(xiang) 融合推進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公共服務提升城鄉(xiang) 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南陵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強健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