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四招 給身體“除濕”
如果你有下列症狀,多半就是中了濕氣的招:早上起床昏昏沉沉、四肢沉重;大便次數增多、大便不成形、黏馬桶,便後感覺解不盡;嘴裏感覺口淡乏味或口中黏膩,食欲不振,容易飽腹、胃脹、胃液反酸等。
對付“濕病”,祛濕是關(guan) 鍵。今天,醫生就教大家幾個(ge) 日常生活中給身體(ti) “除濕”的小妙招。
食療:專(zhuan) 治肥胖和皮膚暗黃
中醫認為(wei) ,脾主運化水濕。夏季暑濕當令,常食祛暑利濕類藥粥,可以健脾利濕,祛除暑濕,有效地預防中暑及暑濕等病證。食療祛濕氣,對體(ti) 濕、肥胖、皮膚暗黃等症狀效果較好。
此外,夏季可酌情少食一些油膩、甜食、冷飲類食物,可多吃一些具有祛濕作用的食物。
紅豆薏苡仁粥
將二者一同煮粥服食,可利小便,消水腫腳氣。
茯苓粉粥
將其煮粥服食,對脾胃虧(kui) 虛,運化不足,食少,大便便溏以及各種水腫等有較好的改善作用。茯苓粥性味平和,四季皆可服用。
白扁豆粥
用其煮粥可健脾和中,化濕消暑,為(wei) 夏季祛暑利濕、藥食兩(liang) 用的食療佳品。
泡腳:配合足部按摩可增效
泡腳不僅(jin) 能祛除暑濕,還可以調理身體(ti) 。到了夏天很多人習(xi) 慣衝(chong) 涼,很少泡腳,殊不知夏天因濕氣過重,易出現食欲不振、愛犯困、沒精神、容易煩躁等症狀,時間長了容易耗傷(shang) 心陰,多泡腳這些症狀就會(hui) 得到適當的緩解。
睡前泡腳配合按摩湧泉穴,有助於(yu) 祛除暑濕,預防熱傷(shang) 風,還可以激發腎精、滋養(yang) 心神,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欲、促進睡眠。
泡腳時在足浴盆裏加入適宜的中藥還可以緩解相應的症狀。廣藿香為(wei) 暑令常用之品,有“夏日良藥”之譽。性味辛、微溫,歸脾、胃、肺經。為(wei) 了祛除濕氣,可取30至50克的廣藿香放入2升水中,用大火煎煮40分鍾左右,再用小火煎熬,待藥液剩下1升時,取出汁液,再向藥渣中加入2升水將其煎至1升,最後將兩(liang) 份藥汁合並放在盆中進行泡腳。泡腳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泡腳時間一般建議在晚上7-9時進行,中醫認為(wei) 這個(ge) 時間段是腎經氣血比較弱的時候,這個(ge) 時候泡腳按摩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也可以養(yang) 腎益肝;
其次,泡腳時間不宜過長,建議為(wei) 20—30分鍾左右,泡腳時間過短沒有效果,泡腳時間過長會(hui) 加速腳部的局部血液循環,導致身體(ti) 其他部位相對缺血;
再次,需要注意的是泡腳的溫度要適宜,略高於(yu) 體(ti) 溫,不要過燙,38℃-40℃為(wei) 宜,以免燙傷(shang) 腳部;
最後,在浸洗過程同時進行足部按摩,效果更為(wei) 顯著。
艾灸:補中氣 緩解胃部不適
艾灸具有開鬱、祛濕、補陽氣的作用,對於(yu) 祛除體(ti) 內(nei) 濕氣具有一定的效果。
體(ti) 內(nei) 濕氣較重的人可以艾灸中脘穴。此穴位於(yu) 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從(cong) 心口窩到肚臍眼中央的地方,主治疾病為(wei) 消化係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
每次灸10至15分鍾,不僅(jin) 可以補中氣,還可以有效緩解胃部不適。
運動:跑步健走皆相宜
體(ti) 內(nei) 濕氣較重的人,應該加強自身運動。運動出汗是很好的祛濕途徑,體(ti) 內(nei) 濕氣重的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比如嚐試跑步、健步走、瑜伽等等。
除了運動之外,也可以選擇汗蒸、桑拿等方式促進體(ti) 內(nei) 濕氣排出。
文/阮佳琦(北京友誼醫院)
祛濕也得看體(ti) 質
不是所有人都推薦使用這些日常“祛濕小妙招”。一般來說,舌苔白膩、大便溏薄、胃口欠佳、神疲乏力、情緒低落、白帶清稀、痛經明顯,中醫辨證為(wei) “寒濕阻滯”“肝胃虛寒”“脾胃虛寒”的人,在醫師的指導下,可以適當嚐試進行一段時間的食療。但如果胃腸有活動期潰瘍、大便幹結、口腔潰瘍發作、月經量過多、胃腸道敏感的人群以及孕婦則需要專(zhuan) 業(ye) 醫師辨明體(ti) 質,加以治療,不能私自濫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