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安全之“XIN”(二)】八星匯聚、各顯其能,這個安全矩陣不一般
探秘安全之“XIN”(二)——綠盟科技研究院
從(cong) 1994年一根64K專(zhuan) 線接入國際互聯網,
中國已然成長為(wei) 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
然而,高質量發展與(yu) 高水平安全,密不可分。
在中國網絡安全版圖上,
有一家成立22年的老牌公司——綠盟科技。
它經曆過安全行業(ye) 的高低起伏,
鐫刻了行業(ye) 的多項第一,
曾連續15年參加RSA大會(hui) ,
連續十年舉(ju) 辦TechWorld技術嘉年華
……
當我們(men) 提到天機、天元、天樞等詞匯,
常常會(hui) 聯想到撲朔迷離的紫薇鬥數和深奧玄妙的“預測學”;
當我們(men) 提到伏影、星雲(yun) 等詞匯,
會(hui) 讓人感覺到一股濃濃科幻感和武俠(xia) 風。
這個(ge) 團隊的網絡安全實驗室正以此命名,
彰顯了他們(men) 持續應對網絡安全攻防、推動行業(ye) 科技創新的初衷和理念。
截至目前,綠盟科技已建成星雲(yun) 、天機、天元、天樞、伏影、平行、格物、威脅情報等八大實驗室。
它們(men) 都有哪些特色?
本期“探秘安全之XIN”欄目組走進綠盟科技研究院,
聽聽八位實驗室負責人怎麽(me) 說——
●星雲(yun) 實驗室(掌門人 劉文懋)
“專(zhuan) 注於(yu) 雲(yun) 計算安全研究,提出了軟件定義(yi) 的雲(yun) 安全防護體(ti) 係,並成功孵化出雲(yun) 原生安全平台及解決(jue) 方案,開發了雲(yun) 原生攻防靶場並開放了源代碼。”
●天機實驗室(掌門人 張雲(yun) 海)
“專(zhuan) 注於(yu) 攻防對抗技術研究,聚焦國內(nei) 外主流操作係統、應用軟件、信創等關(guan) 鍵平台漏洞研究,基於(yu) 關(guan) 基、應用安全和數據安全場景,提供全球最前沿安全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
●威脅情報實驗室(掌門人 歐帥)
“聚焦威脅情報領域安全研究,涉及互聯網空間測繪、全球惡意資產(chan) 挖掘、黑客威脅動態跟蹤等,匯聚全球最新網絡安全情報,為(wei) 用戶提供專(zhuan) 屬情報和核心數據。”
●天元實驗室(掌門人 李文謹)
“聚焦新型實戰化攻防對抗技術研究,提供識別風險的方法和手段,為(wei) 威脅對抗提供決(jue) 策支撐,由實驗室核心成員組建的精英戰隊,多次參加國際頂尖攻防大賽和國家級攻防演練,成長為(wei) 行業(ye) 儲(chu) 備的高精尖人才。”
●天樞實驗室(掌門人 顧杜鵑)
“聚焦數智融合安全的前沿技術研究,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實戰化攻防能力,以應對隨著技術發展帶來的安全問題,領先行業(ye) 推出了首個(ge) 安全知識圖譜。”
●伏影實驗室(掌門人 吳鐵軍(jun) )
“致力於(yu) 研究國內(nei) 外黑客組織對我國進行的長期、隱匿、高級的APT攻擊和定向攻擊。識別、監測僵屍網絡、勒索等安全威脅,構建主動威脅狩獵安全防禦體(ti) 係,研究威脅捕獲、威脅發現、組織畫像、組織歸因等技術,有效協助國家機關(guan) 偵(zhen) 辦案件。”
●平行實驗室(掌門人 肖岩軍(jun) )
“基於(yu) 網絡空間是平行空間這一特性,專(zhuan) 注於(yu) 平行仿真、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實現攻擊者可視化、重要數字資產(chan) 可視化,進而實現可視化的智能決(jue) 策指揮,實現城市級網絡空間可視化安全治理。”
●格物實驗室(掌門人 李東(dong) 宏)
“專(zhuan) 注於(yu) 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和車聯網三大業(ye) 務場景的安全研究,以守護為(wei) 己任,秉持格物致知的問學態度,致力以智能設備為(wei) 中心的漏洞挖掘和安全風險分析,與(yu) 各方攜手共建萬(wan) 物互聯的安全生態。”
立足當前國內(nei) 外網絡安全形勢,如何以國際化視角,做好場景化、體(ti) 係化、實戰化安全研究?如何將研究成果持續應用於(yu) 產(chan) 品技術服務創新?如何完善網絡攻防對抗體(ti) 係、提升威脅情報感知水平?如何營造良好氛圍,做好安全人才培養(yang) ?
針對這些問題,綠盟科技能力中心總經理範敦球,為(wei) 我們(men) 解密八大實驗室的“武功”秘籍——
記者:經曆二十年行業(ye) 發展變遷,請談談八大實驗室建設的初衷與(yu) 使命?
範敦球:我們(men) 這樣概括實驗室的使命:對標行業(ye) 最佳實踐,對內(nei) 為(wei) 產(chan) 品賦能,對外引領實戰化攻防對抗創新。
一直以來,我們(men) 都非常注重安全研究能力建設。一方麵,研究方向越來越多,從(cong) 傳(chuan) 統的漏洞研究方向,發展到工業(ye) 互聯網、雲(yun) 、APT、威脅情報、AI等領域;另一方麵,研究隊伍也在逐漸擴大,研究員逐年增加,預計今年年底將有200名專(zhuan) 業(ye) 研究人員。
從(cong) 產(chan) 品賦能角度出發,我們(men) 不斷對研究體(ti) 係進行優(you) 化,強調實驗室的實體(ti) 運營能力,這樣對內(nei) 能更好的把研究力量組織起來,更有助於(yu) 實現專(zhuan) 業(ye) 研究領域的技術突破。
記者:近年來,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備受關(guan) 注。我國網絡安全團隊如何做好“國際化”?
範敦球:真正的國際化安全公司,應該是從(cong) 戰略、產(chan) 品、研究三個(ge) 領域都有對標國際最佳實踐的案例,並擁有國際化的技術品牌。在戰略方麵,我們(men) 致力於(yu) 在全球範圍內(nei) ,提供基於(yu) 自身核心競爭(zheng) 力的企業(ye) 級網絡安全解決(jue) 方案,國際化已經融入了我們(men) 的基因;在產(chan) 品方麵,我們(men) 的產(chan) 品持續獲得國際知名谘詢機構的認可,先後獲得NSS Labs最高級別認證推薦,持續入選Gartner魔力象限;在研究方麵,我們(men) 通過發明專(zhuan) 利、論文以及參與(yu) 頂級的安全會(hui) 議,積累了豐(feng) 富的研究成果。
記者:隨著網絡攻防對抗、行業(ye) 競爭(zheng) 加劇,是否“倍感壓力”?實驗室如何做到持續創新,推動科研成果產(chan) 品化?
範敦球:作為(wei) 實驗室的負責人,說沒有壓力肯定是不現實的,其實壓力主要來源於(yu) 兩(liang) 方麵:一方麵是需要用體(ti) 係化、實戰化、運營化,來布局實驗室的業(ye) 務和人才戰略;另一方麵是研究成果如何落地,要能真正解決(jue) 客戶問題,要麽(me) 能解決(jue) 客戶當前核心安全問題,要麽(me) 能解決(jue) 未來的安全實戰化對抗問題。
記者:所有的競爭(zheng) 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zheng) 。實驗室整體(ti) 氛圍如何?有哪些留住人才、培育人才機製?
範敦球:我們(men) 的研究內(nei) 容充滿挑戰,研究氛圍濃厚、開放、注重研究人才培養(yang) 和梯隊建設。團隊的兩(liang) 位創始人依然堅持在研究一線,還有多位從(cong) 業(ye) 10年以上的研究員,也有很多年輕人加入團隊貢獻新的研究思路。實驗室一切以研究成果作為(wei) 研究員評定指標。在技術創新和能力突破上設置了專(zhuan) 項獎,對有重大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會(hui) 進行獎金激勵,對研究員有多重的獎勵機製。
為(wei) 了響應國家網絡安全的整體(ti) 戰略,我們(men) 一直以來不斷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秉承持續創新的理念,也彰顯了新一代網信領域創業(ye) 者產(chan) 業(ye) 報國的初心和使命。
光明網、《信息安全研究》聯合出品
監製:張寧、李政葳
統籌:潘靜、孔繁鑫
策劃:張湘筠、陵鋒
攝製:龐伊良、淩晨
撰文:餘(yu) 勇、陵鋒
配音:雷渺鑫
美編:杜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