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推動中韓相互間更高水平開放

發布時間:2022-09-21 09:43:00來源: 經濟日報

  9月16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ju) 辦的“中韓經貿關(guan) 係三十年回顧與(yu) 展望”研討會(hui) 在北京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ju) 行,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就中韓建交30年來雙邊經貿關(guan) 係的發展曆程、麵臨(lin) 的機遇與(yu) 挑戰以及未來合作的廣闊前景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今年是中韓建交30周年,也是‘中韓文化交流年’。通過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發展,是中韓建交30年來最重要、最亮麗(li) ,也是最實實在在的成績。中韓經貿合作已經成為(wei) 中韓關(guan) 係穩定發展的‘壓艙石’。”中國前駐韓國大使邱國洪表示,中韓兩(liang) 國堅持相互尊重,不斷深化互利合作,實現了共同發展,成為(wei) 國與(yu) 國之間關(guan) 係的典範。

  過去30年來,中韓雙邊貿易實現跨越式增長,多項數據屢創曆史新高。中國海關(guan) 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韓雙邊貿易額突破3600億(yi) 美元,是1992年建交當年的72倍;中國已連續18年位居韓國第一大貿易夥(huo) 伴國。據韓方統計,韓中直接、間接相互投資累計達到2500億(yi) 美元,2021年韓國對華出口占其整體(ti) 出口比重超過四分之一。

  尤其在當前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世界經濟因新冠肺炎疫情和烏(wu) 克蘭(lan) 危機受到嚴(yan) 重衝(chong) 擊的背景下,中韓經貿合作仍保持強勁勢頭。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表示,2022年中韓貿易額有望接近甚至超過4000億(yi) 美元,屆時韓國將超過日本成為(wei) 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國。

  “如今,中韓經貿關(guan) 係已經到了新階段,機遇與(yu) 挑戰並存,需要雙方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化挑戰。”山東(dong) 大學東(dong) 北亞(ya) 學院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張蘊嶺表示,中韓經濟合作關(guan) 係從(cong) 過去的垂直型分工逐漸轉變為(wei) 水平型分工,雖然雙方的互補性在降低,但合作深度在拓展,潛力也更大了。在大國戰略競爭(zheng) 和疫情等因素影響下,供應鏈斷裂的風險威脅著國家安全,中韓兩(liang) 國應將維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作為(wei) 重要戰略目標,深化雙方企業(ye) 間的戰略互信,推動中韓兩(liang) 國間更深層次的高水平開放,使中韓經貿關(guan) 係再上新台階。

  “製約未來中韓經貿合作的瓶頸問題正在不斷顯現,雙方麵臨(lin) 著貿易結構過度依賴半導體(ti) 行業(ye) 、產(chan) 業(ye) 同質化競爭(zheng) 不斷加劇等問題。最終的出路要看中韓兩(liang) 國能否突破傳(chuan) 統合作模式思維的束縛,開拓新的合作領域,共同打造麵向未來的經貿合作新增長極。”邱國洪表示,未來中韓兩(liang) 國應加強在新能源汽車、跨境電商、節能環保、生物製藥等領域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合作,尤其是要積極鼓勵推動兩(liang) 國中小企業(ye) 開展創新創業(ye) 合作,盤活兩(liang) 國的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資源,為(wei) 深化中韓經貿合作增添新的活力,不斷釋放新動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認為(wei) ,“雙碳”目標的引領給中韓兩(liang) 國帶來諸多新機遇,雙方可以共同探索綠色低碳合作的新模式。中韓兩(liang) 國的能源消費結構相似,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均以化石能源為(wei) 主,2021年兩(liang) 國一次能源消費中化石能源的占比均在85%左右。雙方可以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和技術成果轉化、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綠色能源合作等方麵強強聯合,攜手共進。比如在氫能利用方麵,發展氫能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當前能源技術變革的重要方向,中韓兩(liang) 國也都公布了氫能產(chan) 業(ye) 的發展規劃。雙方可以加強政策交流對話,發揮各自的資源和市場優(you) 勢,推動技術和產(chan) 業(ye) 合作優(you) 勢互補,力爭(zheng) 在氫能布局領域實現合作共贏,為(wei) 共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中韓加強合作具有特殊且重要的意義(yi) ,未來應進一步構建“掛鉤不脫鉤、合作不對抗、開放不封閉”的全方位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中韓兩(liang) 國在高新技術製造業(ye) 、可再生能源、尖端材料、生物製藥、智能物流、電子商務等諸多領域有著廣闊的合作前景,未來雙方的經貿合作應注重把握第四次工業(ye) 革命的新機遇,推動開展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方麵的合作,推動以新一代IT技術為(wei) 先導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領域的合作,攜手推動以《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為(wei) 代表的區域合作不斷前行。(孫亞(ya) 軍(jun) )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