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科普高質量發展 科技領軍企業不能缺位
作者:李祥林
近年來,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計算等各類新興(xing) 概念層出不窮,中國科技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大眾(zhong) 科學認知出現缺口,科學普及工作重要性愈發彰顯。雖然科普行業(ye) 伴隨中國科普事業(ye) 逐步壯大,但依舊麵臨(lin) 產(chan) 業(ye) 規模偏小、市場化水平較低、主體(ti) 活躍性不高、高質量科普內(nei) 容供給不足等一係列問題。尤其在市場主體(ti) 中,缺乏一些營業(ye) 規模較大的活躍企業(ye) 的參與(yu) ,很難對整個(ge) 產(chan) 業(ye) 起到帶動作用。
令人鼓舞的是,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特別明確了“企業(ye) 要履行科普責任”,並提出,“企業(ye) 要積極開展科普活動,加大科普投入,促進科普工作與(yu) 科技研發、產(chan) 品推廣、創新創業(ye) 、技能培訓等有機結合”。此舉(ju) 不僅(jin) 標誌著以政府、社會(hui) 、市場等主體(ti) 協同推進的大科普格局正逐步構建,也明確了企業(ye) 在科普參與(yu) 的角色,調動了企業(ye) 的積極性,增強了科普行業(ye) 的市場活力。
推動科普高質量發展,領軍(jun) 科技企業(ye) 尤其不能缺位。過去由於(yu) 大眾(zhong) 對科學普及存在刻板印象,科普與(yu) 科技創新無法實現“平起平坐”,這也導致一些科技創新企業(ye) 資源很難向科普行業(ye) 傾(qing) 斜,進而造成前沿科技成果難以轉化、公眾(zhong) 科技信息鴻溝逐步拉大等困境。“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liang) 翼”,《意見》也同樣提出要“將二者置於(yu) 同等重要的位置”,放大二者相互促進的作用。引入領軍(jun) 科技企業(ye) 的參與(yu) ,能夠更好地實現科普與(yu) 科技創新的同頻共振。
領軍(jun) 科技企業(ye) 的參與(yu) ,能夠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科學普及的引領作用,從(cong) 軟實力與(yu) 硬實力兩(liang) 方麵對科普工作提供支持。軟實力上,科技企業(ye) 能夠從(cong) 自身科研成果出發,更具專(zhuan) 業(ye) 性地提供響應時代變化與(yu) 大眾(zhong) 所需的科普內(nei) 容,從(cong) 而有效遏製網絡偽(wei) 科學的泛濫;硬實力上,科技企業(ye) 的科技基礎設施以及科技創新基地具備天然的科普效果,能夠因地製宜就地展開科普活動,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當下一些科普基地缺乏產(chan) 業(ye) 、學科等特色、內(nei) 容形式相對單一等問題。
以聯想集團自身為(wei) 例,在內(nei) 容供給上,聯想開設了“聯想未來雲(yun) 課堂”,由聯想研究院技術專(zhuan) 家以及集團高管定期主持講課,如今年4月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賀誌強就在線開講了《人工智能的產(chan) 業(ye) 應用》,向社會(hui) 大眾(zhong) 普及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麵向未來的新興(xing) 技術;在硬件基礎設施上,聯想則以國家科普教育基地聯想未來中心為(wei) 依托,長期麵向公眾(zhong) 開放科普實踐,三年內(nei) 已累計舉(ju) 辦300場科普活動。同時,聯想集團還攜手中國兒(er) 童少年基金會(hui) 、中國鄉(xiang) 村發展基金會(hui) ,積極參與(yu) 鄉(xiang) 村科普教育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支持鄉(xiang) 村學校智慧教室建設、開設科技素養(yang) 課等。
科普同樣能夠促進前沿技術與(yu) 基礎科學研究等科技創新成果的加速轉化,使科技創新的成果既能高屋建瓴,又能“走入尋常百姓家”,惠及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營造新興(xing) 技術應用的良好氛圍。
社會(hui) 層麵推動科普行業(ye) “供給側(ce) 改革”的同時,還應進一步強化科普在終身學習(xi) 體(ti) 係中的作用。正如《意見》指出,“要強化職業(ye) 學校教育和職業(ye) 技能培訓中的科普。弘揚工匠精神,提升技能素質,培育高技能人才隊伍”。領軍(jun) 企業(ye) 作為(wei) 技能應用的最前線,更有責任引導科技資源向高校、職業(ye) 院校、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流動,推動全民數字素養(yang) 能力提升。
聯想集團也積極助力國家職業(ye) 教育事業(ye) 發展,2021年聯想發布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計劃——紫領工程,聯想教育業(ye) 務團隊通過與(yu) 職業(ye) 院校共建新IT產(chan) 業(ye) 學院、共建專(zhuan) 業(ye) 教材與(yu) 實訓基地、提供師資培訓,加強科技知識賦能,助力“紫領”人才的梯隊培養(yang) 。未來,聯想還將申報成為(wei) 第三方社會(hui) 培訓組織,進一步對社會(hui) 大眾(zhong) 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訓,積極為(wei) 全民數字素質與(yu) 技能的提升貢獻力量。
(作者係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教育總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