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個轉變”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
作者:羅誌強、張誌芳
良好的人居環境,是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深切期盼,是農(nong) 村發展的寶貴財富,是鄉(xiang) 情鄉(xiang) 愁的重要寄托。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看似是一個(ge) 單項工作,實質上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經過近年來的持續整治提升行動,各地村莊“顏值”不斷刷新,農(nong) 民環境衛生觀念顯著提升,農(nong) 民生活質量得到普遍提高。因此,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是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深切期盼,需要進一步做深、做細、做實。
由“規劃建設兩(liang) 張皮”向“規劃建設一盤棋”轉變
規劃與(yu) 建設是推進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兩(liang) 大重要任務,兩(liang) 者缺一不可,時序不能調換。規劃與(yu) 建設一旦脫節或失序,就可能產(chan) 生農(nong) 民房屋雜亂(luan) 無章、農(nong) 村垃圾圍村堵河、鄉(xiang) 間道路事故頻發等後果。實踐中,未規劃先建設或先建設後規劃的錯誤傾(qing) 向時有發生,導致出現規劃建設兩(liang) 張皮現象。為(wei) 保證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有序推進,我們(men) 要充分認識規劃的引領作用,堅持規劃建設一盤棋取向,堅持先規劃後建設重要原則,把規劃視為(wei) 人居環境整治的先手棋,作為(wei)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的施工圖。首先,規劃要突出係統性,在高標準上下功夫。一方麵,遵循鄉(xiang) 村發展規律,科學編製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總體(ti) 規劃和專(zhuan) 項規劃,加強各類規劃的統籌管理和係統銜接,形成多規合一的規劃體(ti) 係。另一方麵,在傳(chuan) 統村落保護、農(nong) 房風貌提升、農(nong) 村垃圾處理、交通路網布局、綠化亮化實施等工作中,注意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設程度、推進速度與(yu) 財力承受度、農(nong) 民接受度的關(guan) 係,按照時間表和路線圖把規劃轉化為(wei) 建設行動。其次,規劃要注重差異性,在有特色上做文章。應注重地域特點,尊重文化稟賦,體(ti) 現鄉(xiang) 土風情,分類明確集聚提升村、城郊融合村、特色保護村等建設要求,因地、因村、因戶規劃,不搞千村一麵,不搞大拆大建,打造各具特色的高品質農(nong) 村人居環境。最後,規劃要突出可行性,在能落地上見真章。一方麵,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yan) 肅性,增強規劃的執行力,嚴(yan) 防“翻燒餅”“瞎折騰”。另一方麵,嚴(yan) 禁“先建設後規劃”,確保黨(dang) 員幹部深入農(nong) 民家中逐戶走訪、宣傳(chuan) 政策、征集意見,讓農(nong) 村群眾(zhong) 主動了解規劃、參與(yu) 規劃、認同規劃、實施規劃,切實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
由“‘整’‘治’獨奏曲”向“彈好協奏曲”轉變
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抓手是“整”,重點在“治”。不能隻“整”不“治”,也不可隻“治”不“整”。整而不治,往往使工作浮於(yu) 表麵,治標不治本,達不到“除病根”效果;治而不整,容易使雙方產(chan) 生矛盾,吃力不討好,難做到漸進式突破。因此,必須注重“整”“治”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首先,把“整”作為(wei) 重要抓手,通過整合資金、整合力量等手段為(wei) “治”打好基礎。一方麵,整合資金。將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納入民生工程,從(cong) 資金、項目等方麵給予重點支持,探索建立財政獎補、幫扶單位爭(zheng) 取、受益群體(ti) 自籌、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補充及鄉(xiang) 賢社會(hui) 力量支持相結合的多元化投入機製,並規範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收支,提高資金使用實效性。另一方麵,整合力量。充分發揮多元主體(ti) 作用,防止出現“幹部幹、群眾(zhong) 看”“上邊熱、下邊涼”現象,努力構建政府、市場、村集體(ti) 、村民等多方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具體(ti) 而言,要充分激發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主人翁精神,推動形成“三級書(shu) 記”帶頭抓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組織保障機製,凝聚“村民小組長、婦女小組長、理事會(hui) 、五老”等各方力量,形成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共同體(ti) 。其次,要把“治”作為(wei) 根本方法,通過以“治”糾亂(luan) 象、以“治”樹形象等舉(ju) 措為(wei) “整”鞏固成果。一方麵,以“治”糾亂(luan) 象。針對溝道淤泥堆積、砂石場清理、亂(luan) 堆亂(luan) 倒、農(nong) 民建房亂(luan) 象等開展專(zhuan) 項治理行動,將各類“亂(luan) 象”治理在萌芽階段,徹底改變“垃圾靠風刮,汙水靠蒸發,家裏現代化,屋外髒亂(luan) 差”現象。另一方麵,以“治”樹形象。不僅(jin) 在紮實補齊薄弱村莊基礎設施短板,完善農(nong) 村交通路網,深化廁所革命,解決(jue) 畜禽散養(yang) 問題中,還要引導農(nong) 戶在利用房前屋後及“空心房”拆除後的閑置土地,大力發展“五小”庭院經濟模式(即庭院小畜禽、庭院小菜園、庭院小果園、庭院小作坊、庭院小農(nong) 旅)中,樹立美麗(li) 農(nong) 村庭院的魅力形象。
由重“麵子”輕“裏子”向既要“麵子”更要“裏子”轉變
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不能急於(yu) 一時,要穩紮穩打,逐步推進。如果落入“麵子”作秀陷阱,就會(hui) 出現惡性循環,從(cong) 而引發“一年新模樣、兩(liang) 年舊模樣、三年不成樣”困局。因此,要堅持既要“麵子”更要“裏子”,建立有製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農(nong) 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製。一是健全互評監督機製。發揮好村級組織作用,鼓勵村民投工投勞,構建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民事民享的協商機製,逐步培育群眾(zhong) 責任意識和付費意識。同時,建立保潔項目方、保潔員、住戶互評監督機製,落實垃圾收集、清運問題舉(ju) 報,推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持久改善。二是強化考核激勵機製。一方麵,針對工作人員要細化任務清單,深入開展督查、跟蹤問效,建立問題台賬,實行銷號管理,及時下發通報,形成日日曬不足、周周有督查、月月都排名的高壓態勢。另一方麵,用好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並重方法,既通過每季度開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評比,將農(nong) 戶責任區衛生保潔、垃圾分類等情況納入評選體(ti) 係,頒發流動錦旗,形成良性互動,又把完善相關(guan) 農(nong) 村環保製度納入村規民約之中,切實保障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的每個(ge) 步驟、每個(ge) 環節有法可依。三是建立市場化運行機製。逐步建立農(nong) 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運行管護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和服務費市場化形成機製,完善農(nong) 戶合理付費、村級組織統籌、政府適當補助的運行管護經費保障製度,合理確定農(nong) 戶付費分擔比例。四是推行網格化管理機製。以地域為(wei) 基點細分網格,明確管理人員、職責、要求,確保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一方麵,開啟“線上+線下”雙線結合的網格互動管理模式,通過開設線上農(nong) 村人居環境微信群,實時發布督查問題、整治效果對比圖片,曬成績、互監督。另一方麵,通過線下督查組開展全天候巡查,切實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調度、快速處置。(羅誌強、張誌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