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京台民眾“雲端”同上一堂非遺課

發布時間:2022-09-30 11:1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9月29日電 (劉玥晴)“同上一堂非遺課”海峽兩(liang) 岸在線非遺教學活動29日在北京西城和台灣高雄同步舉(ju) 行。100餘(yu) 位京台兩(liang) 地民眾(zhong) 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欣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技藝、體(ti) 驗手工製作。

  高雄市左營區社區聯合發展協會(hui) 理事長朱明德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兩(liang) 岸文化同根同源,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一個(ge) 生動的例子。希望兩(liang) 岸同胞繼續手牽手、心連心,共同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北京市西城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駐會(hui) 副主席童薇表示,盼兩(liang) 岸同胞堅持傳(chuan) 承和發揚中華非遺文化,在藝術上互相學習(xi) 、進步,不斷拓寬以民間藝術凝聚情感的文藝道路,建設兩(liang) 岸民眾(zhong) 共同的精神家園。

  當天活動中,北京麵塑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馮(feng) 慧芸、北京彩塑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張忠強分別展示了麵塑和彩塑製作技藝。京台兩(liang) 地居民在兩(liang) 位傳(chuan) 承人的帶領下,親(qin) 手製作“兔兒(er) 爺”和“泥叫虎”。

  與(yu) 台灣民眾(zhong) 的互動教學令馮(feng) 慧芸倍感親(qin) 切。2015年春節期間,她曾隨“北京文化廟會(hui) ·台灣之旅”活動,將麵塑作品帶至台北展出,並為(wei) 民眾(zhong) 現場教學。她告訴中新社記者,生肖主題的麵塑非常受當地小朋友喜愛,許多孩子學做了自己和家人生肖形象的麵塑,“看著他們(men) 開心地動手製作,感覺不虛此行”。

  經過近一個(ge) 小時的製作,來自高雄現場的歸女士,通過大屏幕向北京現場的體(ti) 驗者們(men) 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並表示期待下一場兩(liang) 岸非遺活動。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