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不要空談要行動
作者:陳夢陽 郭爽 姚兵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hui) (COP27)6日至1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ju) 行,多國元首、政府首腦或高級官員參會(hui) 。會(hui) 議時間之長、參會(hui) 者之眾(zhong) ,足以凸顯應對氣候變化已迫在眉睫、不容拖延。
應對氣候變化,關(guan) 鍵要有效落實,不能開空頭支票。各國不光要有目標,更要轉化成有效的政策、紮實的行動、具體(ti) 的項目。從(cong) 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到《京都議定書(shu) 》,再到《巴黎協定》,見證了國際社會(hui) 30年來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然而,一些發達國家喊著漂亮的口號不行動,作出承諾不兌(dui) 現,極大損害了南北互信,導致國際社會(hui) 始終無法形成行動合力。早在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哥本哈根大會(hui) 上,發達國家就做出承諾,到2020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yi) 美元氣候資金支持,但至今尚未兌(dui) 現。
應對氣候變化,關(guan) 鍵要一致行動,不能搞雙重標準。考慮到各國的國情、曆史責任不同,以及發展水平和階段不同,各國在實施應對行動時所負的責任應當有區別,這是公平合理的。過去,一些發達國家弱化甚至無視“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一再對發展中國家提出不切實際的高要求,如今卻在自身遭遇能源危機時重啟煤電,在致力於(yu) 削減化石燃料使用的責任問題上開倒車。丹麥哥本哈根共識研究中心主任約恩·隆博格近日在加拿大《環球郵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自俄烏(wu) 衝(chong) 突以來,西方富裕國家一直從(cong) 世界各地增加化石能源供應,認為(wei) 本次聯合國氣變大會(hui) “將出現比以往更驚人的偽(wei) 善”,“世界上的富國會(hui) 熱心地告誡窮國化石燃料的危險——在他們(men) 自己消耗了大量天然氣、煤炭和石油之後”。
作為(wei) 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秉持生態文明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采取了應對氣候變化一係列務實行動。近年來,中國成立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發布了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文件,構建了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ti) 係,實施了“碳達峰十大行動”,啟動了全球覆蓋溫室氣體(ti) 排放量規模最大碳市場上線交易,以紮實行動彰顯共建清潔美麗(li) 世界的堅定決(jue) 心,為(wei) 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方案。同時,中國還積極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通過資金支持、項目合作、能力建設等形式,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當下,氣候變化帶來的嚴(yan) 重後果席卷全球。受極端氣候影響,今年以來,歐洲遭遇了史所罕見的熱浪,亞(ya) 洲、北美不少國家經曆了大旱和洪災,饑荒在非洲之角持續為(wei) 害……極端天氣麵前,人類命運與(yu) 共,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一致行動才是正確選擇。正如COP27主辦國埃及總統塞西所說,COP27是一個(ge) 展示團結的機會(hui) ,人們(men) 隻有通過一致行動和有效落實才能克服氣候變化這一人類生存的威脅。(陳夢陽 郭爽 姚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