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速度快 固碳能力強 資源規模可觀 “以竹代塑”迎來發展新機遇
11月7日舉(ju) 行的國際竹藤組織成立二十五周年誌慶暨第二屆世界竹藤大會(hui) 引發社會(hui) 對“以竹代塑”的關(guan) 注。
“通過‘以竹代塑’,可以緩解‘微塑料’對人體(ti) 和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麵影響。據統計,全世界總計生產(chan) 出的90億(yi) 噸塑料製品中,被循環利用的目前隻有9%,12%被焚燒,其餘(yu) 79%最終堆積在垃圾填埋場或流入自然環境中,因此,減少塑料汙染,迫在眉睫。”國際竹藤中心竹藤生物質新材料研究所研究員程海濤說。
日益嚴(yan) 重的塑料汙染問題威脅著人類健康。尋找塑料替代品是減少塑料使用、減輕塑料汙染,從(cong) 源頭解決(jue) 問題的有效途徑。
竹材或為(wei) 天選之材。國際竹藤中心主任費本華表示,竹子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之一。毛竹最快每24小時可長1.21米,40天左右即可完成高生長;竹子成熟快,毛竹4—5年即可成熟,且年年出筍長新竹,產(chan) 量高,一次造林可永續利用;竹子分布廣泛,資源規模可觀。全球已知竹類植物1642種,已知有39個(ge) 國家竹林麵積約5000萬(wan) 公頃,年采伐量超過8億(yi) 噸。其中,中國有竹類植物800多種,竹林麵積701萬(wan) 公頃。
作為(wei) 綠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質材料,竹子在應對全球禁塑、限塑、低碳、綠色發展領域大有可為(wei) 。“竹材用途廣泛,可實現全竹利用,幾乎沒有廢料。竹產(chan) 品多元豐(feng) 富,目前已開發的竹產(chan) 品種類超過1萬(wan) 種,涉及衣、食、住、行等人們(men) 生產(chan) 生活的各個(ge) 方麵。從(cong) 刀叉勺、吸管、杯子和盤子等一次性餐具,到家居耐用品,再到工業(ye) 領域如冷卻塔竹格填料、竹纏繞管廊等工業(ye) 產(chan) 品,竹製品在很多領域都可以替代塑料產(chan) 品。”費本華說。
有數據表明,竹林的固碳能力遠超普通林木,是杉木的1.46倍、熱帶雨林的1.33倍。我國竹林每年可實現減碳1.97億(yi) 噸、固碳1.05億(yi) 噸,減碳固碳總量達到3.02億(yi) 噸。如果全球每年使用6億(yi) 噸竹子替代PVC(聚氯乙烯,一種塑料裝飾材料)產(chan) 品,預計將減少40億(yi) 噸二氧化碳排放。
2022年6月24日,是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曆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一天,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hui) 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hui) 晤期間舉(ju) 行並達成多項共識。國際竹藤組織提出的“以竹代塑”倡議被列入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hui) 成果清單,並將由中國和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以減少塑料汙染,應對氣候變化,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以竹代塑”理念為(wei) 何深入人心?“竹材原料來自於(yu) 天然生長,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高分子材料;竹製品在整個(ge) 生命周期都保持固碳作用。與(yu) 塑料產(chan) 品相比,具有可再生、吸收二氧化碳、固碳、碳封存生命周期長、產(chan) 品無汙染、可降解、人居環境友好等優(you) 點。竹製品使用與(yu) 竹資源培育、生態作用形成完整產(chan) 業(ye) 鏈,可以更好地保護環境,保護人類健康。”費本華說。
“以竹代塑”正迎來發展新機遇。國際竹藤組織董事會(hui) 聯合主席、國際木材科學院院士江澤慧建議,“以竹代塑”已上升為(wei) 國家行動,應盡快在國家層麵完善頂層設計,加大扶持力度。比如要做好“以竹代塑”產(chan) 業(ye) 發展的規劃、確定重點行業(ye) 和產(chan) 品、推動創新項目立項、支持設備裝備研發、加大科研攻關(guan) 及產(chan) 業(ye) 化等。
從(cong) 科研成果到企業(ye) 實踐,再到國家行動、全球倡議,中國作為(wei) 負責任大國,正通過“以竹代塑”在全球引領一場新時代的“綠色革命”。
記者 馬愛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