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米穀花魚
作者:張永權(《邊疆文學》原主編)
深秋初冬,滇南元陽哈尼梯田的稻穀熟了。金燦燦的田園,金燦燦的日子,又是一個(ge) 豐(feng) 收的年景。
一級梯田,一級金梯,3000多級金梯,從(cong) 山下的紅河畔向藍天搭去,白雲(yun) 化成金霞。哈尼族人在天上收金稻,山歌響徹雲(yun) 天外,獨唱、對唱、合唱,名副其實的天籟之音。哈尼朋友翻譯了一首歌詞的意思:哈尼族人和大山相愛相親(qin) ,哈尼梯田是先祖智慧和勤勞開墾,哈尼山上有一條美麗(li) 的天河,一年四季澆灌著神奇的梯田,豐(feng) 收的金梯伸進了藍天白雲(yun) ……出口成章的哈尼族人,耕作辛勞,耕作快樂(le) ,他們(men) 唱的歌,就叫樂(le) 作歌,跳的舞,就叫樂(le) 作舞。
金色的日子,哈尼梯田還有一片銀光閃爍的特別景象。金梯飄霞雲(yun) ,銀魚撒歡含金雲(yun) ,梯田裏的稻穀熟了,梯田裏的穀花魚肥了。哈尼人大多居住在梯田的山頂上,蘑菇房前,都有一個(ge) 曬場,金稻挑進曬場,曬場閃著金光,和天上的霞雲(yun) 映照著,不知是金稻在閃光,還是霞雲(yun) 飛進了曬場?一桶桶銀魚挑回家,魚香和著稻香,香透了村莊,香透了豐(feng) 收時節歡樂(le) 的日子。
在豐(feng) 收時節,走進元陽哈尼族梯田,看金梯萬(wan) 重天、銀魚躍金梯,聽哈尼族古歌傳(chuan) 承人講他們(men) 有1300多年曆史的梯田農(nong) 耕文化。世界上梯田千千萬(wan) 萬(wan) ,卻唯有哈尼梯田擁有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的美名。哈尼族人從(cong) 青藏高原南遷,越過萬(wan) 水千山,尋找他們(men) 美好的諾瑪阿美(理想的人間天堂)。他們(men) 來到祖國大西南邊陲紅河山野,仿照滿山遍野的蘑菇,蓋成了獨特的蘑菇房,修建了氣勢恢宏的哈尼梯田。梯田的稻穀,相傳(chuan) 是山上的白鶴鳥含來的野生紅米稻種,梯田裏的銀魚,就是土生土長的野生魚,因為(wei) 和稻穀共生,稱之為(wei) 穀花魚。
哈尼梯田有一個(ge) 奇特的耕作生態鏈條:紅米稻生長在山上,耐寒,生長期長。梯田兩(liang) 旁是茂密的森林,青山綠水,山高水長,梯田一年四季都蕩漾著山水,山水又不斷給梯田送來樹葉、雜草、昆蟲,這些又成為(wei) 紅米稻的生態養(yang) 料。紅米稻自春天播種栽秧後,到11月前後才能收割,比一般稻穀晚熟三四個(ge) 月。這使它能充分吸收養(yang) 料,成為(wei) 營養(yang) 豐(feng) 富、蛋白質含量高的穀種。穀花魚生長在梯田裏,大山裏的微生物和稻穀揚花時掉落的花瓣、花蕊成為(wei) 它的主要食物。特別是在稻穀揚花期,花瓣花蕊漂浮在水田裏,穀花魚便爭(zheng) 先恐後露出水麵爭(zheng) 食,躍起的魚影,一片銀白。到了傍晚清晨,大山寂靜,穀花魚吃食之聲,如細雨飛揚,像一曲仙樂(le) ,飄入雲(yun) 層。
紅米稻、穀花魚,散發出哈尼梯田農(nong) 耕文化特有的泥土芬芳,讓你怎不對這個(ge) 世代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民族,充滿了深深的敬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