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軌遙感衛星200餘顆 我國已構建高分辨率對地觀測係統骨幹網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胡喆、宋晨)目前,我國在軌穩定運行的300公斤以上的衛星有300餘(yu) 顆,居世界第二位。在軌遙感衛星200餘(yu) 顆,實現了16米分辨率衛星數據1天全球覆蓋,光學2米分辨率數據全球1天重訪,1米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對全球任意地區重訪時間為(wei) 5小時。我國天地一體(ti) 化的空間基礎設施體(ti) 係建設取得進展。
近日,國家航天局正式發布開通國家遙感數據與(yu) 應用服務平台,這是記者從(cong) 國家航天局了解到的信息。
高分專(zhuan) 項工程總設計師兼副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yu) 數據中心主任趙堅介紹,高分專(zhuan) 項經過10餘(yu) 年的建設,實現從(cong) 地球靜止軌道到低軌衛星群、從(cong) 可見光到紅外、從(cong) 多光譜到高光譜、從(cong) 光學遙感到雷達遙感的對地觀測能力,構建了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係統骨幹網。
“在高分專(zhuan) 項的牽引下,帶動空間基礎設施陸地資源環境、海洋監視監測、天氣和氣候觀測等一批星座的立項建設,並引領商業(ye) 衛星蓬勃發展,推動構建了以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導航為(wei) 主體(ti) 的天地一體(ti) 化國家空間基礎設施體(ti) 係。”趙堅說。
“我國遙感應用邁入了一個(ge) 新的曆史階段,農(nong) 業(ye) 、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林草等重點行業(ye) 已經實現由示範應用轉入主體(ti) 業(ye) 務服務。”趙堅表示,這些行業(ye) 遙感應用係統主要服務於(yu) 本行業(ye) 主體(ti) 業(ye) 務,並未形成體(ti) 係化合力。
同時,國際社會(hui) 對遙感數據的需求十分巨大。趙堅介紹,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wei) 例,僅(jin) 30%擁有相對豐(feng) 富的遙感數據,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和民生安全保障能力是大家共同麵臨(lin) 的迫切需求。
在此背景下,國家遙感數據與(yu) 應用服務平台正式開通,旨在構建國家級、綜合性遙感資源共享與(yu) 應用服務體(ti) 係,進一步推進遙感衛星數據資源共建共用共享。
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介紹,國家遙感數據與(yu) 應用服務平台麵向國內(nei) 外各類型用戶需求,研建業(ye) 務版、科研版、公眾(zhong) 版、國際版4大版本,將實現遙感數據一鍵查、資源一盤棋、成果一本賬、服務一站式的遙感資源共享與(yu) 綜合應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