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 我國“非遺”數量仍居世界第一

發布時間:2022-11-30 09:37: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1月30日消息(記者 宋雪)記者從(cong) 文化和旅遊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chuan) 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guan) 習(xi) 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政府間委員會(hui) 第17屆常會(hui) 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3個(ge) 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名冊(ce) ,居世界第一。

  “中國傳(chuan) 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guan) 習(xi) 俗”是有關(guan) 茶園管理、茶葉采摘、茶的手工製作,以及茶的飲用和分享的知識、技藝和實踐。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開始種茶、采茶、製茶和飲茶。製茶師根據當地風土,運用殺青、悶黃、渥堆、萎凋、做青、發酵、窨製等核心技藝,發展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wu) 龍茶、紅茶六大茶類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種茶品,供人飲用與(yu) 分享,並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習(xi) 俗,世代傳(chuan) 承,至今貫穿於(yu) 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儀(yi) 式和節慶活動中。

  傳(chuan) 統製茶技藝主要集中於(yu) 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dong) 的江南、江北、西南和華南四大茶區,相關(guan) 習(xi) 俗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布,為(wei) 多民族所共享。通過絲(si) 綢之路、茶馬古道、萬(wan) 裏茶道等,茶穿越曆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已經成為(wei) 中國與(yu) 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華文明與(yu) 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媒介,成為(wei) 人類文明共同的財富。

  成熟發達的傳(chuan) 統製茶技藝及其廣泛深入的社會(hui) 實踐,體(ti) 現著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文化多樣性,傳(chuan) 達著茶和天下、包容並蓄的理念。在茶文化的帶動和促進下,我國茶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茶科技水平穩步提高。茶文化、茶產(chan) 業(ye) 、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在提供可持續生計、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保護陸地生態係統,以及推動社會(hui) 、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方麵也發揮著積極作用。

  據了解,“中國傳(chuan) 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guan) 習(xi) 俗”相關(guan) 44個(ge) 項目已先後列入國務院批準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為(wei) 確保該遺產(chan) 項目的存續力,增強傳(chuan) 承活力,相關(guan) 社區、群體(ti) 和個(ge) 人於(yu) 2020年12月成立保護工作組,聯合製定了《中國傳(chuan) 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guan) 習(xi) 俗五年保護計劃(2021—2025)》,將鼓勵傳(chuan) 承人按照傳(chuan) 統方式授徒傳(chuan) 藝,依托中職院校和高等院校培養(yang) 專(zhuan) 門人才,鞏固代際傳(chuan) 承;舉(ju) 辦保護傳(chuan) 承培訓班,加強能力建設;建立研學基地,編寫(xie) 普及讀本,開展相關(guan) 巡展活動,提高青少年的保護意識。同時,通過加強確認和管理、提升建檔水平、開展學術研究、完善保護協作機製、維護實踐場所、組織多種形式的宣傳(chuan) 活動等措施,實施協同保護行動。文化和旅遊部和相關(guan) 地方政府將積極支持相關(guan) 社區、群體(ti) 和個(ge) 人組織實施係列保護措施,做好該遺產(chan) 項目的傳(chuan) 承與(yu) 實踐。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