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不輟, 闊步邁向農業強國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
聽,田間地頭,收割機、播種機轟鳴,奏響悅耳的節奏——廣東(dong) 江門,稻穀飄香,南粵大地掀起晚稻收獲熱潮;安徽銅陵,冬小麥麥種“紮”進肥沃的土壤。
大江南北,盡染豐(feng) 收的喜悅,遍撒豐(feng) 收的希望。11月26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最新農(nong) 情調度顯示,全國秋糧收獲超過98%,全國冬小麥和冬油菜播種均已超過99%。
中國要強,農(nong) 業(ye) 必須強。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紮實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xing) ”。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是農(nong) 業(ye) 發展方式的創新,也是農(nong) 業(ye) 發展進程的提速。宏偉(wei) 藍圖已繪就,砥礪奮進正當時。看錦繡中國,從(cong) 中原腹地到塞上糧倉(cang) ,從(cong) 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濱,在每一寸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們(men) ,為(wei) 我國這個(ge)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大國闊步邁向農(nong) 業(ye) 強國寫(xie) 下生動注腳。
1、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又是一個(ge) 豐(feng) 收年!我家今年種了200畝(mu) 玉米,產(chan) 量能到30萬(wan) 斤,比去年增加了近4萬(wan) 斤,增產(chan) 又增收!”內(nei) 蒙古興(xing) 安盟突泉縣太平鄉(xiang) 五三村村民李彥波與(yu) 記者分享了今年的收成狀況。
在剛剛結束的秋收中,作為(wei) 內(nei) 蒙古自治區玉米、水稻主產(chan) 區的興(xing) 安盟1782萬(wan) 畝(mu) 農(nong) 作物喜獲豐(feng) 收,預計糧食總產(chan) 量達135.5億(yi) 斤。
放眼廣袤田野,億(yi) 萬(wan) 農(nong) 民躬身稼穡、辛勤勞作,奏響動人的豐(feng) 收歡歌。今年我國夏糧早稻豐(feng) 收到手,秋糧麵積穩中有增,全年糧食生產(chan) 有望再迎好收成。
長期以來,我國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穩步提升,產(chan) 量連續多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愈加夯實。2021年,我國糧食產(chan) 量創曆史新高達13657億(yi) 斤,人均糧食占有量達483公斤,高於(yu) 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做到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米袋子”保障有力的同時,“菜籃子”“果盤子”“奶瓶子”“肉罐子”供給充足,越來越多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擺上百姓餐桌,為(wei)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夯實了根基。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國大力實施“兩(liang) 藏”戰略,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緊緊抓住耕地和種子兩(liang) 個(ge) 要害,夯實糧食生產(chan) 物質基礎。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將10.58億(yi) 畝(mu) 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保護區劃定落實到省、到縣、到地塊,累計建成9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啟動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培育推廣一批高產(chan) 優(you) 質、多抗廣適的突破性新品種,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nong) 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麵積占比超過95%,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新添的這台自走穀物收割機太給力了,半小時就能收完一畝(mu) 地,我這1000畝(mu) 地5天就收完,以前想都不敢想!而且國家還有農(nong) 機購置補貼,政策是真好!”山東(dong) 省濟寧市嘉祥縣馬村鎮四合村種植大戶劉述選告訴記者。
目前,我國農(nong) 業(ye) 發展由依賴資源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物質技術裝備條件明顯改善,農(nong) 業(ye) 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我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1%,科技成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中國人民大學農(nong) 業(ye) 與(yu) 農(nong) 村發展學院教授程國強表示,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對農(nong) 業(ye) 供給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未來要加快由追求規模速度向注重質量效益競爭(zheng) 力轉變,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2、推動農(nong) 業(ye)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
走進河北省邯鄲市魏縣前大磨鄉(xiang) 愛耕種植合作社,放眼望去,2500畝(mu) 農(nong) 田裏,嫩綠的麥苗整齊出土,合作社農(nong) 民正用噴灌輪流噴施出苗壓根水。“我們(men) 的小麥全部是深耕重耙播種,現在噴灌5公分左右就行了,隻有一般農(nong) 戶大水漫灌用水量的四分之一,既保證出苗齊全、麥根壓實,又避免了水肥流失,為(wei) 小麥茁壯成長、安全越冬打下良好基礎。”合作社理事長李西林對記者說,“我們(men) 還用上了植保無人機,防治病蟲害。現在種地都講究綠色生產(chan) ,節水節肥,咱也能種出好糧食。”
推進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是農(nong) 業(ye) 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nong) 業(ye)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取得積極成效。如今的鄉(xiang) 村,山更青、水更綠、田園更美。
各地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全國高效節水灌溉達3.95億(yi) 畝(mu) ,推進品種節水、農(nong) 藝節水、工程節水,農(nong) 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0.568,較十年前提高了0.052。加強農(nong) 業(ye) 生物多樣性保護,建成全球單體(ti) 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強的國家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庫,國家級畜禽遺傳(chuan) 資源保護品種保護率達92.4%。
“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得到有效遏製。化肥農(nong) 藥減量增效持續推進,通過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集成推廣農(nong) 藥減量增效模式,化肥、農(nong) 藥利用率均超過40%,使用量連續多年負增長。養(yang) 殖大縣全部開展整縣推進糞汙綜合利用,大型規模養(yang) 殖場全部配套糞汙處理設施裝備,全國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76%,比2015年提高了16個(ge) 百分點。秸稈農(nong) 膜利用水平穩步提升,通過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利用,綜合利用率達87%以上。同時,加強農(nong) 膜生產(chan) 、銷售、使用、回收全程監管,回收利用率超過80%,農(nong) 田白色汙染治理取得了重要進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總農(nong) 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表示。
近日,三五成群的江豚出現在長江安徽蕪湖段,在寬闊的江麵上,江豚追逐嬉戲,好不愜意!
這是農(nong) 業(ye) 生態係統得到有效修複的體(ti) 現。近年來,我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增強農(nong) 業(ye) 生態係統循環能力,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全麵實施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製度,森林覆蓋率超過23%,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8%。黃河流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穩步開展,長江十年禁漁成效初顯、水生生物多樣性逐步恢複。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要繼續推進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全過程轉型,加強農(nong) 業(ye) 資源保護,提高農(nong) 業(ye) 用水效率,保護農(nong) 業(ye) 生物資源,降低農(nong) 業(ye) 資源利用強度,治理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推進化肥農(nong) 藥減量增效。”程國強說。
3、推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全鏈條升級
“臍橙越種越有信心,農(nong) 業(ye) 越幹越有勁頭。”湖北省秭歸縣泄灘鄉(xiang) 坊家山村果農(nong) 周青山說,“我們(men) 秭歸的臍橙現在有品牌效應咯,不愁賣,我打算引進新品種、搞電商直播,讓更多人嚐到我們(men) 的臍橙!”近年來,秭歸縣通過科技強橙、品質提升、強鏈延鏈、標準領跑、品牌塑造等行動,持續在品質、技改、數字、融合、銷售上下功夫,秭歸臍橙產(chan) 業(ye) 得到快速發展,臍橙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
數據顯示,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流通業(ye) 加快發展,近十年來累計建成15.6萬(wan) 座初加工設施、5萬(wan) 多個(ge) 產(chan) 地冷藏保鮮設施,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轉化率達70.6%。鄉(xiang) 村休閑旅遊業(ye) 穩步發展,全國休閑農(nong) 莊、觀光農(nong) 園、農(nong) 家樂(le) 等達30多萬(wan) 家,年營業(ye) 收入超過7000億(yi) 元。鄉(xia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蓬勃發展,各類涉農(nong) 電商超過3萬(wan) 家,依托鄉(xiang) 村特色資源,因地製宜發展特色鮮明的鄉(xiang) 土產(chan) 業(ye) 。大力推進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累計創建140個(g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250個(ge)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1300多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3600多個(ge) “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打造了一批鄉(xiang) 土特色鮮明、主導產(chan) 業(ye) 突出、質量效益較高的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高地。
各地積極打造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培育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讓廣大農(nong) 民挑起了“金扁擔”。但與(yu) 此同時,也要看到,目前,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產(chan) 值與(yu) 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之比為(wei) 2.5∶1,低於(yu) 發達國家的3∶1到4∶1,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條較短、綜合效益不夠高的短板仍然存在。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談到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重點任務時表示,要推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全鏈條升級。以拓展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發掘鄉(xiang) 村多元價(jia) 值為(wei) 方向,融合農(nong) 文旅、貫通產(chan) 加銷,推進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立足鄉(xiang) 村特有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資源,開發具有鮮明地域特點、民族特色、鄉(xiang) 土特征的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發掘傳(chuan) 統工藝,培育鄉(xiang) 村工匠,創響“土字號”鄉(xiang) 村特色品牌。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既體(ti) 現農(nong) 業(ye) 發展量的突破和質的躍升,又彰顯打破常規的後發優(you) 勢和趕超態勢。要準確把握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內(nei) 涵特征和基本要求,明確發展目標,找準突破重點,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nong) 業(ye) 現代化道路。”唐仁健說。
我國糧食產(chan) 量連續多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2021年,我國糧食產(chan) 量創曆史新高達13657億(yi) 斤,人均糧食占有量達483公斤。
2021年,規模以上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全年營業(ye) 收入18.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2.1%。
2021年,我國累計培育80個(ge) 產(chan) 值超100億(yi) 元的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30個(ge) 產(chan) 值超100億(yi) 元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
(陳晨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