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汽——破局而立 向新而生
10月31日,55輛由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重汽”)生產(chan) 製造的重卡依次駛出濟南綜合保稅區,順利出關(guan) 。今年10月份,中國重汽重卡單月出口量突破1萬(wan) 輛,創造了國內(nei) 重卡企業(ye) 出口的單月最高紀錄。
“山東(dong) 重工重組中國重汽以後,2019年至2021年這3年,中國重汽累計實現營業(ye) 收入、累計實現利潤總額分別比之前3年增長56%、110%。這主要得益於(yu) 破釜沉舟的重組改革和持續不斷的創新研發。”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說。
重組改革添活力
中國重汽始建於(yu) 1930年,是我國重型汽車工業(ye) 的搖籃。1960年,這裏生產(chan) 製造出我國第一輛重型汽車——黃河牌JN150八噸載貨汽車。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zheng) 越發激烈,中國重汽內(nei) 部存在的體(ti) 製僵化、效率低下等問題更加凸顯。
2018年9月份,山東(dong) 重工集團對中國重汽實施戰略重組,拉開了這家重型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的改革大幕。
為(wei) 了心無旁騖攻主業(ye) ,中國重汽剝離了與(yu) 商用車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度不高的房地產(chan) 、醫院、低端零部件等經營業(ye) 務,累計退出企業(ye) 89家,非主業(ye) 資產(chan) 變現90億(yi) 元現金流,集團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從(cong) 70.3%降到60.2%,主輔分離改革讓中國重汽“專(zhuan) ”起來。
中國重汽運營管理部負責人介紹,為(wei) 徹底解決(jue) “大鍋飯”問題,企業(ye) 全麵實行獎罰分明、優(you) 勝劣汰的考核激勵機製,用“人人背指標、人人有壓力”的方式,拉開員工收入差距。同時,企業(ye) 還推行“班產(chan) 量、日工資”的激勵機製,充分調動生產(chan) 一線員工積極性。2020年,中蒙邊境煤炭運輸市場火熱,現有重卡承重難以滿足需求,技術部門收到反饋信息後,僅(jin) 用3個(ge) 月時間就改造出“一頭雙掛四箱”承重180噸的牽引車。
為(wei) 了更好地激發企業(ye) 活力,2021年6月份,山東(dong) 重工集團召開“揭榜掛帥”推進會(hui) ,中國重汽拿出116個(ge) 急需攻關(guan) 的科技項目,實施“揭榜掛帥”製度。“我當時就是通過競標程序,承擔了公司的科研項目,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中國重汽汽車研究總院副院長郭年程告訴記者,過去科研項目多以資曆、職級來進行立項分配,現在對所有“揭榜掛帥”項目都進行了張榜公示,誰有本事誰揭榜。
“揭榜掛帥”製度根據項目難度、科技含量、成果轉化情況等劃定獎勵等級,項目完成情況與(yu) 研發人員年薪直接掛鉤。若研發人員完成項目,公司將給予額外係數獎勵;若完不成任務,則會(hui) 倒扣工資。每個(ge) “揭榜掛帥”項目,中國重汽都至少拿出1000萬(wan) 元作為(wei) 研發獎勵。同時,研發人員完成項目、取得業(ye) 績都會(hui) 與(yu) 職務晉升掛鉤。2018年才入職中國重汽汽車研究總院的徐英強,去年通過“揭榜掛帥”,一躍成為(wei) 商用車線束、油路升級優(you) 化項目的負責人。“實行‘揭榜掛帥’製度以來,中國重汽研發速度提升近1倍,未來將會(hui) 湧現出一批別人學不會(hui) 、拿不走的核心技術。”郭年程說。
除了“揭榜掛帥”製度外,中國重汽還實行了“幹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三能”機製。通過公開競聘等方式,“80後”幹部占比從(cong) 27%提升到68%,領導幹部平均年齡下降5歲。同時,招聘中高端人才6800多人,其中博士學位人才從(cong) 2018年的9人增加到現在的136人。中國重汽通過全麵推進高目標、高競爭(zheng) 、高激勵的市場化考核,徹底打破了“大鍋飯”,充分調動了員工積極性,為(wei) 企業(ye) 發展注入活力。
創新研發增效能
想要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在重組改革的同時,還要持續加大創新研發力度。中國重汽堅信,唯有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挺直腰板和同行比拚。
走進位於(yu) 濟南市萊蕪區的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項目”車間,也是國內(nei) 商用車行業(ye) 首個(ge) “黑燈工廠”焊裝車間,記者看到物流AGV(自動導引運輸車)來回穿梭,不停揮舞的工業(ye) 機械臂在有序進行高精度作業(ye) 。
“2020年2月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影響,中國重汽持續推進該重大項目建設。一期項目的完成僅(jin) 用了280天時間,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chan) ’。”中國重汽集團汽車研究總院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這裏將利用新能源、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等技術,將單一、傳(chuan) 統的整車產(chan) 品升級為(wei) 新能源、智能網聯產(chan) 品,把中國重汽打造成為(wei) 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全係列商用車品牌。”
為(wei) 推動中國重汽從(cong) 引進、模仿、跟隨向自主研發的轉變,中國重汽的研發投入從(cong) 2018年的每年13億(yi) 元增長到2021年的每年37億(yi) 元,4年累計投入100多億(yi) 元,數額超過此前10年投入的總和。同時,中國重汽還被認定為(wei) 國家重型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型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如今,中國重汽科技創新結出累累碩果:去年,25台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在天津港成功進行整船作業(ye) ,為(wei) 世界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提供了“中國方案”;新一代“黃河”重卡高端物流牽引車上市,產(chan) 品各項性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目前,中國重汽已擁有全係列商用汽車品牌,成長為(wei) 我國重卡行業(ye) 驅動形式和功率覆蓋全麵的重卡企業(ye) 。
2020年11月初,中國重汽還接到了一項特殊的技術創新任務:用不到一年的時間造一輛冬奧會(hui) 雪蠟車,還要實現“國內(nei) 首創、世界領先、完全國產(chan) ”目標。製造這種車輛的核心技術長期被冰雪運動發達國家壟斷,在沒見過原車型的情況下,中國重汽應用工程開發中心專(zhuan) 用車設計部副主任劉希平帶領研發團隊通過測量滑雪板尺寸、打蠟設備長短,推算出車輛廂體(ti) 尺寸,設計出功能分區。如同將一塊塊碎片不斷拚齊,在研發團隊的努力下,這台車的麵貌逐漸清晰。
2021年10月27日,在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中國重汽雪蠟車交付儀(yi) 式在首都體(ti) 育館舉(ju) 行。這輛國內(nei) 第一台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雪蠟車,采用了中國重汽集團自主研發的黃河重卡,集光伏發電儲(chu) 能、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於(yu) 一身,達到了當今國際先進水平。
眼下的中國重汽動力澎湃。今年前三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國內(nei) 重卡銷量同比下降近六成。中國重汽頂住行業(ye) 下行壓力,今年1月份至10月份,重卡出口同比增長54%。
“我們(men) 將用3年到5年時間,實現全係列商用車銷量翻一番的目標,並建立起中重卡在主要細分市場的優(you) 勢。同時,要在燃料電池、純電動、混合動力等領域確保走在行業(ye) 前列,把中國重汽打造成中國商用車走向世界的亮麗(li) 名片。”譚旭光說。 (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