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城市旅遊新意迭出

發布時間:2022-12-02 10:25: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前,由中國旅遊研究院等主辦的“2022中國城市旅遊發展論壇”在江蘇省無錫市舉(ju) 行,展示城市旅遊的最新發展。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業(ye) 界代表以“旅遊城市·城市旅遊”為(wei) 主題,研討城市旅遊加快複蘇和高質量發展。

  亮點頻現

  城市是最重要的客源市場和旅遊目的地,也是最集中的旅遊創業(ye) 創新空間,對旅遊業(ye) 具有舉(ju) 足輕重的作用。論壇上發布了2022城市旅遊優(you) 秀案例,不斷創新的城市旅遊總會(hui) 讓遊客欣喜連連。

  依托徽州文化,安徽省黃山市推出農(nong) 事體(ti) 驗、民俗探秘等特色研學旅行並成為(wei) 新的經濟增長點。新安江畔,演藝、美食、文創一應俱全。西遞宏村、黃山湯口、屯溪老街,一批民宿集群,一邊展示徽式煙火小生活,一邊撬動黃山蓬勃“大旅遊”。

  甘肅省敦煌市開發研學新時尚,將敦煌文化融入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推出一係列獨具特色的研學項目,九色鹿星空、陽關(guan) 壯別、漢簡學堂,彰顯文化和旅遊的完美契合,讓悠久的敦煌文化煥發勃勃生機。

  “天亮看美景,天黑享生活”,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區依托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創新青蔥書(shu) 屋、露營市集、畫舫夜遊等特色文化項目,打造商業(ye) 聯盟和智慧建設雲(yun) 經濟模式,唱響“北湖不夜天”城市新品牌。

  海南省海口市推出尾箱集市、行浸式戶外實景演出,豐(feng) 富了夜間消費業(ye) 態,並在各區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和競爭(zheng) 力的特色文化商業(ye) 街區。當文旅範兒(er) 遇上璀璨燈火,市民遊客體(ti) 驗更豐(feng) 富,海口的夜經濟活力更強勁。

  廣東(dong) 省茂名市以生態修複為(wei) 核心,通過挖渠引水、植樹造林,結合礦區原有設施,開發出集工業(ye) 特色、山水園林、休閑觀光於(yu) 一體(ti) 的露天礦生態公園,為(wei) 茂名城市複興(xing) 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科技助力城市旅遊。浙江省杭州市聚焦文旅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深化“多遊一小時”便民服務,打造數字人民幣“文旅惠民卡”,為(wei) 市民遊客創造了更加美好的數字生活新體(ti) 驗。

  遊客滿意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文化和旅遊發展穩中有進、繁榮向好。論壇上發布的《全國遊客滿意度報告(2012-2022)》指出,過去十年,全國遊客綜合滿意度指數在波動發展中明顯提升。2012-2021年,城市交通、餐飲、住宿、購物、娛樂(le) 、景點細分滿意度指數不斷提升。2021年各細分指標均達到滿意水平。2022年以來,遊客對交通、餐飲等方麵的滿意度首次超過景區景點。

  人民旅遊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誕生了一批遊客滿意度評價(jia) 穩居全國前列的魅力城市。遊客滿意度排名位居前列的重慶、杭州、青島、蘇州、廈門、北京、無錫、成都、南京、黃山、上海、濟南、西安、寧波、煙台、沈陽、廣州、天津、洛陽和鄭州入選“非凡十年·魅力二十城”旅遊城市名單。

  近幾年,旅遊業(ye) 加快了創新求存和迭代升級的步伐。跟團旅遊在線路創新、內(nei) 容定製、精益服務方麵銳意創新。中旅旅行的“故宮以東(dong) ,一見如故”、春秋旅遊的“微旅遊”等城市創意新線路不斷湧現,顯著提升了遊客體(ti) 驗和獲得感。旅行服務商依托酒店、用車、購物、服務人員等硬件配置和服務升級保障遊客安心出遊,滿足遊客多樣化需求。

  經濟最發達、最具活力的城市和城市群是旅遊發展實力最強的區域,也是遊客幸福感較高的區域。重慶以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為(wei) 陣地,打造夜經濟產(chan) 品體(ti) 係,豐(feng) 富市民遊客的休閑生活。杭州“民呼我為(wei) ”項目為(wei) 老年人提供更友好的遊覽服務,建設老百姓身邊的杭州書(shu) 房。

  文旅融合

  近十年來,各地城市紛紛將旅遊業(ye) 作為(wei) 主導產(chan) 業(ye) 、支柱產(chan) 業(ye) 、先導產(chan) 業(ye) ,放在優(you) 先發展的位置,推動旅遊城市向城市旅遊轉變,有中國特色的城市旅遊發展道路正在逐步形成。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

  城市旅遊在文化和旅遊融合中精彩不斷。北京CBD、上海浦東(dong) 、深圳前海、廣州塔、成都春熙路、珠海橫琴等現代化建築空間,北京國家大劇院、廈門愛歌室內(nei) 合唱團、廣州圖書(shu) 館等文化空間和藝術創新,上海的“建築可閱讀,城市微旅遊”、無錫的“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北京的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南京的熙南裏和《南京喜事》等文化和旅遊融合項目,都已成為(wei) 城市旅遊的新名片。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旅遊是生活方式,是小康社會(hui) 的剛性需求,旅遊目的地是生活環境的總和,公共文化和商業(ye) 體(ti) 係是城市旅遊競爭(zheng) 力的關(guan) 鍵。城市高品質的生活環境、現代化商業(ye) 接待體(ti) 係和公共文化服務,已成為(wei) 吸引遊客到訪的關(guan) 鍵要素。

  依托城市空間的內(nei) 容創造,已成為(wei) 城市旅遊的新動能。上海以藝術賦能工業(ye) 遺存,將黃浦江畔的楊浦濱江段打造為(wei) “工業(ye) 文化之旅,濱江遺存蝶變”主題旅遊線路。重慶將休閑旅遊與(yu) 城市更新相結合,讓渝中半島的十八梯老街區成為(wei) 市民遊客的休閑新空間和旅遊體(ti) 驗新場景。在這裏,人們(men) 看見了文化的遺產(chan) ,也看到了城市的未來。

  戴斌認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要求以城市為(wei) 依托全麵推進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從(cong) 風景到場景需要新探索,從(cong) 旅遊城市轉向城市旅遊需要新思維,要構建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城市旅遊發展理論和政策體(ti) 係,持續提升遊客滿意度。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xi) 委員會(hui) 副主任雒樹剛表示,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遊業(ye) 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內(nei) 在要求,要打造一批旅遊休閑城市,深度挖掘城市的文化內(nei) 涵,走中國式旅遊休閑城市之路,要立足中國大地、取中國文化之精華,體(ti) 現中國特點、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要因地製宜、因城製宜,守正創新,打造自己的特色。(趙 珊)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