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AI繪畫火了,你的朋友圈裏 是不是也多了不少“畫家”?

發布時間:2022-12-05 10:02:00來源: 揚子晚報

  AI繪畫火了,你的朋友圈裏 是不是也多了不少“畫家”?

  專(zhuan) 家提醒:火爆背後是用戶的好奇心和從(cong) 眾(zhong) 現象,相關(guan) 法律法規亟待完善

  實習(xi) 生 王易新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版次:B01來源:揚子晚報 2022年12月05日

  

  最近,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的畫風稍有些不同,出現了一些“畫家”,不少人曬起了AI人工智能製作的繪畫成果。AI繪畫並不需要你真的懂繪畫,隻需要選定風格,上傳(chuan) 參考圖,加幾個(ge) 你想要的關(guan) 鍵詞,就可以得到一幅畫,這些畫有些二次元,有些美美的……不過,記者發現,也出現了大量“翻車現場”——明明是兩(liang) 個(ge) 人的婚紗照,咋就成了“三個(ge) 人的故事”?甚至美女秒變“肌肉猛男”。對於(yu) AI繪畫應用熱度正盛的現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學博士張騰霄告訴記者,這一幕其實似曾相識,隨著各類小程序應用增多和易操作,AI繪畫門檻低,容易引起跟風。

  實習(xi) 生 王易新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何為(wei) AI繪畫

  AI繪畫是AIGC的一種,AIGC即AI-generated content,是指通過AI技術來自動或輔助生成內(nei) 容的生產(chan) 方式,通過輸入指令,讓AI去完成冗雜的代碼、繪圖、建模等任務,從(cong) 而生成繪畫作品。

  關(guan) 於(yu) AI作畫的背後邏輯,許多專(zhuan) 業(ye) 學者和插畫師早已解釋過:通過學習(xi) 海量的“繪畫作品”數據,AI係統會(hui) 對人類繪畫產(chan) 生一定的趨向性認識,繼而從(cong) 已有的圖像中提取數字特征,再應用到未來的繪畫過程中。本質上,AI是在模仿學習(xi) ,其本身不具備“創作”能力,隻是對人類審美的算法進行學習(xi) 和理解罷了。

  具體(ti) 操作上就是提供圖片參考或者輸入一些文字要求後,AI繪畫就能根據設定的算法找到對應的視覺元素,拚湊出一張最貼近你描述的圖片。即便一個(ge) 毫無藝術細胞的人,隻要在AI繪圖軟件裏,上傳(chuan) 圖片或者輸入幾個(ge) 關(guan) 鍵詞,選擇喜歡的畫風和元素,就能收獲精美畫作。

  記者體(ti) 驗AI繪畫,得到多張意境畫

  記者搜索發現,國內(nei) AI繪畫平台多是互聯網服務業(ye) 務衍生而出,目前大多可以在注冊(ce) 後免費體(ti) 驗。

  隨即,記者在某AI繪畫平台進行了體(ti) 驗。在文本框中輸入描述語後,可選擇的風格有“平麵”“原畫”“傳(chuan) 統”“趣味”和“不限定”等,還可以進一步選擇更細分的畫風,比如,在“平麵”中的“明亮插畫”“炫彩插畫”或者是“動漫風”等等,且有“高級自定義(yi) ”選項,可以選擇生成圖片的尺寸、分辨率和數量,可以自定義(yi) 描述畫麵風格和增加修飾詞,甚至輸入藝術家名字疊加想要的藝術家風格。

  記者輸入“城市雪景”,選擇了“平麵”-“明亮插畫”後,大約30秒就得到了一張動漫風的雪景圖,圖片整體(ti) 為(wei) 深藍色,一個(ge) 雪夜裏,街道上有個(ge) 女孩望著透露出暖暖燈光的房屋。隨後又輸入“森林雪景”,選擇“傳(chuan) 統”-“中國風”,這次等了約兩(liang) 分鍾,得到了中國畫、中國風、油畫三種風格的圖片,有雪後銀裝素裹的山林圖,有大雪紛飛的山水畫,並且右上角還精巧地搭配了印章和詩詞,很有意境。

  AI繪畫成為(wei) 社交平台“流量密碼”

  今年AI繪畫得到大量關(guan) 注,8月,一幅名為(wei) 《太空歌劇院》的AIGC繪畫作品甚至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舉(ju) 辦的新興(xing) 數字藝術家競賽中獲得“數字藝術/數字修飾照片”類別一等獎。

  畫麵中,人物身著中世紀歐洲宮廷服飾,而宮殿之外的穹頂景象又似乎麵向未來。據悉,畫作創作者將AI自動生成的約100幅圖像進行微調,經過約900次迭代,再經過約80小時的PS修飾,最終完成了這幅畫作。

  這一新聞引起業(ye) 內(nei) 外廣泛關(guan) 注和熱議,有畫家在社交平台就表示,從(cong) 畫麵上看,《太空歌劇院》這個(ge) 作品風格極為(wei) 細膩,與(yu) 人類的繪畫作品幾乎沒有差別。AI繪畫細膩的筆觸、精巧的構圖、流暢的畫麵令人驚訝。

  而最近,這股AI繪畫風從(cong) 專(zhuan) 業(ye) 圈子火到了普通人中,AI繪畫成為(wei) 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碼”。不論是中國風的水墨山水畫,還是畫有富麗(li) 堂皇宮殿的油畫,甚至充滿未來感的“賽博朋克”風概念插畫,AI繪畫都可以輕鬆拿捏。

  記者搜索發現,各大社交平台上,不少“AI繪畫”內(nei) 容的閱讀量從(cong) 幾萬(wan) 到十幾萬(wan) 不等。有些AI繪畫微信小程序甚至遭遇係統崩潰,排隊人數一度高達8萬(wan) 人,網友需要排隊等待圖片生成。

  “好看的圖”和“好笑的圖”

  記者從(cong) 多個(ge) 社交平台“AI繪畫”話題之下看到,這些AI繪畫的作品主要分為(wei) “好看的圖”和“好笑的圖”。

  “好看的圖”大多清新唯美,或者酷帥颯爽。比如,有網友導入了一張以綠葉為(wei) 前景的個(ge) 人寫(xie) 真照,最終生成為(wei) 綠葉掩映的古典美人。還有網友貼出的對比圖顯示,自己戴著頭盔的生活圖,被AI繪畫成酷帥動漫男主,非常二次元。還有一些貓咪狗狗在AI繪畫中被擬人成可愛的小孩,比如有網友提交的是自己抱著小狗的照片,AI繪畫後,小狗“突破次元壁”變成了金發大眼的小寶寶。

  有網友總結說,這些“好看的圖”有幾點做得挺好,它們(men) 在還原原圖場景和動作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光影細節,色彩搭配更加鮮豔,“特別是在人像圖中,AI繪畫常常智能化地添加羽毛、雪花、光暈等大大提升氛圍感的元素,發光飛揚的發絲(si) 、卷翹的睫毛、閃亮的雙眸……將人物刻畫得更加精致好看。另外,AI繪畫還會(hui) 把一些背景進行創意轉化,比如,波光粼粼的河水變成陽光下閃亮的頭紗等等。”

  不過,記者也發現,AI繪畫產(chan) 生的“烏(wu) 龍圖”同樣很多,直接“翻車”鬧了不少笑話,甚至還有網友整理出了“AI繪畫能有多離譜”“AI繪畫神操作”“AI繪畫你沒事吧”等話題,話題裏麵集合了各種各樣的“烏(wu) 龍圖”,比如,將照片中的男女生性別錯置,情侶(lv) 合照處理成“三人”畫麵等等,引起很多網友“誰來為(wei) 我發聲”的吐槽。有網友指出,這是因為(wei) AI繪畫並不具備人類思維,對畫麵的處理容易出現偏差甚至會(hui) 特別簡單粗暴,就產(chan) 生了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圖,比如“明明是一人一狗的合影,結果變成了兩(liang) 隻狗”,“我對象摟著我的甜蜜合影,我卻變成了一隻罐子”……

  開盲盒有驚喜,相關(guan) 法律法規也待完善

  畫風既能清奇又能清新,AI繪畫吸引大量用戶體(ti) 驗,“看到其他網友分享的圖片,有的簡直是‘神圖’,就很好奇我的生成出來是什麽(me) 樣子”,“朋友圈看到他們(men) 分享了,我不能落伍,立馬打開了‘AI繪畫’的大門”,“我相冊(ce) 裏好多喜歡的圖片,每張都想試一試”。記者看到,不少網友屢戰屢敗後反而越戰越勇,勢必要探尋一條通往得到神圖的正確道路。也有網友說,“這是我最近一段時間最大的快樂(le) 源泉”。

  對此,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學博士張騰霄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AI繪畫火爆的背後,是用戶的好奇心和從(cong) 眾(zhong) 現象,“還記得以前流行過上傳(chuan) 自己的圖片,得到自己小時候或老年的照片。每次出現這類簡單易入門又帶有社交屬性的新生事物,大家都會(hui) 緊跟風潮”。

  而且張騰霄還分析認為(wei) ,用戶使用這類小程序或者軟件並不需要很高的成本,有些應用甚至是免費,就能從(cong) 中感受到其趣味性,就像開盲盒一樣,有驚喜感。同時,AI繪畫也確實可以給那些零基礎愛好者提供一個(ge) 創意發揮的空間。

  另外,記者也注意到,很多網友紛紛“上頭”的同時,法律界和藝術界等也出現了不少爭(zheng) 議,比如,AI繪畫的快速進步建立在成千上萬(wan) 人類作品的數據源之上,利用他人作品作為(wei) 數據樣本進行學習(xi) 和使用,需要獲得原作品著作權人的許可;隨著樣本數量的增大,AI繪畫會(hui) 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想要證明最終產(chan) 物是否擅自使用某個(ge) 藝術家的作品,取證和追責都相當困難;AI繪畫作品究竟是一種隱晦的拚接還是真正的藝術創作?創作者到底是AI本身還是背後的操作者呢?為(wei) 此,不少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AI繪畫處於(yu) 孕育探索階段,應盡快完善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來源:揚子晚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