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時代·展品背後的故事】在高山之巔尋找“雪山之王”
【奮進新時代·展品背後的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王冰雅 宋喜群
“這隻雪豹太萌了!”
“能幫我和雪豹合張影嗎?”
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地方展區甘肅單元,一隻祁連山雪豹標本栩栩如生,前來參觀的遊客紛紛在標本前合影留念。
雪豹是青藏高原食物鏈最頂端的物種,被稱為(wei) “雪山之王”。它在懸崖峭壁的縫隙中晝伏夜出,行蹤詭秘,灰白色的皮毛是它天然的保護色,人們(men) 即便有幸與(yu) 它相遇,也可能將它錯認成一塊山石。雪豹機警、靈敏,在幾公裏之外就可以察覺人類氣息。長久以來,人們(men) 很難尋覓到它的蹤跡。
在甘肅,有一支追蹤拍攝雪豹長達10年的紀錄片團隊,他們(men) 常年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無人區跋涉,在茫茫曠野中追尋捉摸不定的雪豹魅影。
冬季是拍攝雪豹的黃金時間,雪豹會(hui) 來到海拔較低的地方尋找食物,在雪地上留下足跡。今年冬天,格桑金巴從(cong) 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城出發進山尋找雪豹。
“格桑金巴最近一次發來消息說,他看見有三四群百隻左右的岩羊出沒。這是一個(ge) 好的信號。”紀錄片導演王鵬告訴我們(men) ,“雪豹以岩羊為(wei) 食,岩羊出沒的地方,最有可能存在雪豹。”
王鵬為(wei) 雪豹而著迷,稱其為(wei) “最接近天際的聖靈”。10年來,他和夥(huo) 伴們(men) 輾轉於(yu) 祁連山和甘南一帶,追尋雪豹的蹤跡,常常在無人區一待數月,承受著零下30攝氏度的極端寒冷。夜裏,野狼曾隔著帳篷輕嗅他們(men) 的頭發,白天,他們(men) 也曾在棕熊的追趕下上演“生死時速”。然而,最令他們(men) 焦慮的,還是“一連幾個(ge) 月雪豹的影子都沒摸著”。
王鵬說:“今年4月,在甘青交界處的阿尼瑪卿山附近,我們(men) 遇到了兩(liang) 隻下山覓食的小雪豹,並拍到了兩(liang) 隻小雪豹吃飽後玩耍的珍貴畫麵。”
經過多年的守候與(yu) 追蹤,王鵬團隊積累了大量關(guan) 於(yu) 雪豹的影像資料。他們(men) 製作的紀錄片《祁連山國家公園》獲得第27屆電視文藝“星光獎”提名,入圍第二屆金樽國產(chan) 紀錄片年度盛譽作品。不僅(jin) 如此,王鵬多年來累計救助了11隻雪豹,被國家林草局稱為(wei) “距離雪豹最近的人”。
雪豹的種群健康狀況,指示著高原生態環境的優(you) 良程度。“祁連山采礦項目關(guan) 停退出,人為(wei) 活動幹擾減少,給雪豹提供了一片安全的棲息環境。”追尋雪豹多年,王鵬見證了祁連山生態環境的變化,“植被恢複良好,野生動物種群迅速擴大,像格桑金巴遇到的岩羊群,在十年前是很少見的。”
王鵬的感受並非個(ge) 例。近幾年,祁連山區野生動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旗艦物種雪豹頻繁“出鏡”,優(you) 勢種群數量有所增加。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資料顯示,由於(yu) 祁連山環保違法違規行為(wei) 得到有效遏製,自然保護區人為(wei) 擾動大幅減少,動物種群逐漸增多,一些多年難覓蹤影的國家一、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時有出現,生態修複治理區草木蔥蘢,呈現出自然和諧的良好景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