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成地方發展“人才倉”
“成功啦!”劉宇長舒一口氣。儀(yi) 器顯示,切削好的器件底座誤差僅(jin) 為(wei) 2繆,相當於(yu) 一根頭發絲(si) 直徑的七十分之二,質量合格。4小時實訓結束,劉宇摘下頭盔,露出被汗水打濕的臉龐。看她剛才靈巧熟練的手法,誰能想到這是一個(ge) 剛滿20歲的姑娘!劉宇就讀於(yu) 蘇州健雄職業(ye) 技術學院與(yu) 舍弗勒公司聯合培養(yang) 的雙元製大專(zhuan) 班機電一體(ti) 化專(zhuan) 業(ye) 。“雙元製班最吸引我的是定崗,入學即入職,職業(ye) 發展路徑清晰。”劉宇告訴記者。
2006年以來,瞄準江蘇太倉(cang) 打造德資產(chan) 業(ye) 高地的發展目標,蘇州健雄職業(ye) 技術學院開啟了職業(ye) 教育雙元製的本土化實踐,16年來,培養(yang) 出2萬(wan) 多名技術人才。今年9月,該校主導起草的《雙元製職業(ye) 教育人才培養(yang) 指南》由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實施,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雙元製職業(ye) 教育領域的省級地方標準,為(wei) 太倉(cang) 加速德企集聚、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發展建起重要的“人才倉(cang) ”。
“一班一方案”“一企一方案”提升崗位穩定性
走進位於(yu) 健雄學院內(nei) 的舍弗勒培訓中心,數控車、智能產(chan) 線、機電一體(ti) 化等“大塊頭”機械設備分區陳列,20多位專(zhuan) 職培訓師正帶領學生和企業(ye) 學徒做實訓項目。
“城市產(chan) 業(ye) 在向高端製造轉型,生產(chan) 設備價(jia) 格昂貴、原理複雜,我們(men) 滿足企業(ye) 需求,從(cong) 職業(ye) 教育階段展開實訓,幫助學生掌握契合崗位要求的技能,形成適應產(chan) 業(ye) 發展的知識體(ti) 係和職業(ye) 素養(yang) 。”舍弗勒(太倉(cang) )培訓中心經理徐昱晨介紹。
隨著雙元製本土化的深入,學院雙元合作企業(ye) 從(cong) 德企擴大到當地民營企業(ye) ,工種拓展到物流工程師等新領域,培養(yang) 層次也升級至本科。近年來,隨著企業(ye) 新型學徒製的試點推廣,健雄學院麵向企業(ye) 技能崗位員工開展學徒製理論課程培訓。教師們(men) 多次前往學徒所在企業(ye) ,貼合生產(chan) 實際,按照“一班一方案”“一企一方案”精心設計課程。
“在用工企業(ye) 眼中,雙元製培育出的員工基礎紮實,技能全麵且上手快,穩定性強,還具有創新潛力。”徐昱晨告訴記者,舍弗勒公司做過統計,公司雙元製入職員工的離職率為(wei) 25%,遠低於(yu) 市場招聘員工的65%。
產(chan) 教融合深化校地合作
“人才資源對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產(chan) 生了磁吸效應。德國工商總會(hui) 近年的調查顯示,當地是否有合適的人才是德企選擇投資地點的關(guan) 鍵因素。雙元製職業(ye) 教育成為(wei) 太倉(cang) 招商引資的一大亮點。”太倉(cang) 市高新區招商局副局長段月強說。過去30年,太倉(cang) 吸引了460多家德企落戶,被稱為(wei) “德企之鄉(xiang) ”。
作為(wei) 縣辦高校,健雄學院瞄準太倉(cang) 產(chan) 業(ye) 布局,將專(zhuan) 業(ye) 領域由機械製造向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經貿管理等方向延伸。學生中太倉(cang) 生源占比不到10%,留在太倉(cang) 工作的卻超過50%。
2018年,太倉(cang) 市政府出台了縣級政府產(chan) 教融合政策,每年設立2000萬(wan) 元專(zhuan) 項資金扶持雙元製教育,並為(wei) 獲得德國AHK證書(shu) 的學生比照認定頒發高級工證書(shu) ,實現“一考雙證”,為(wei) 太倉(cang) 吸引了更多高質量生源。
“未來,圍繞太倉(cang) 地方發展戰略定位,健雄學院將充分發揮雙元製職業(ye) 教育特色優(you) 勢,努力打造區域產(chan) 業(ye) 發展的‘人才倉(cang) ’、企業(ye) 創新的‘技術倉(cang) ’、社會(hui) 進步的‘服務倉(cang) ’。”健雄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蘇霄飛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