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老鄉生活中的“加減法”

發布時間:2023-02-01 10:18: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本報駐山東(dong) 記者 孫叢(cong) 叢(cong)

  臘八過後,住在山東(dong) 博興(xing) 老家的父母就加快了“忙年”的節奏,掃房子、蒸饅頭、炸年糕,過節的儀(yi) 式感在各個(ge) 角落裏升騰。媽媽說,置辦年貨比以往省心了許多,除了備齊年夜飯所需的雞、肉、魚外,像休閑零食、水果、蔬菜都不必“囤”了。“咱縣城又建了好幾個(ge) 購物中心,隨用隨買(mai) 都來得及;網購也很方便,一般下單後的第二天就到了。”

  許多行業(ye) “春節不打烊”,不僅(jin) 讓假日消費更加便捷,還為(wei) 百姓生活帶來時新感和品質感。正月初五,表姑來家中做客,回憶起許久前過年時大鍋燉肉的情景:從(cong) 大集上買(mai) 一掛豬肉,在院子裏支起一口大鍋,燒水慢煮直到香味四溢……出鍋後,加點作料拌勻,一家人分而食之,別提多美了。說話間,媽媽準備的“燉肉”就上桌了,一同端上來的還有火腿、燒雞等硬菜,可在分餐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說:“夠了!少給點兒(er) !”生活變好了,老百姓不愁吃不愁穿,對雞鴨魚肉自然就少了從(cong) 前那種一年到頭隻犒勞一次的期待,但在綠色健康、“光盤”行動上卻越來越有共識。家常餐桌上,大家也努力嚐試把食物翻出新花樣,給生活添些彩頭。當天,贏得好評榜首的,正是一盤帶有“科技感”的烤麻花,出自過節的“氣氛好物”——空氣炸鍋。這些“網紅”小家電不僅(jin) 為(wei) 精致生活助力,也成了千家萬(wan) 戶廚房裏的必備單品。

  在餐桌上“做減法”的同時,鄉(xiang) 親(qin) 們(men) 身邊的福利保障正逐年遞增。表姑一家原來住在博興(xing) 縣陳戶鎮的農(nong) 村,這幾年,不僅(jin) 在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幫扶指導下建起蔬菜大棚,一年增收幾萬(wan) 元,還舉(ju) 家住上樓房,她自己也成了社區裏的文藝骨幹。“空閑的時候,我們(men) 好幾個(ge) 夥(huo) 伴經常到鄰近的呂藝鎮唱呂劇,節前幾天,縣戲劇團搞線上劇目展播,大夥(huo) 兒(er) 還跟著學了幾段新腔。”在表姑的表述中,呂藝鎮的惠民政策也很讚,那裏許多村子把土地流轉後建成了新型社區,社區開辦幼兒(er) 園,組建專(zhuan) 門文化隊伍,讓7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入住老年公寓,享受集中供養(yang) 服務。

  博興(xing) 縣文化和旅遊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文化養(yang) 老、文化治理正成為(wei) 提升城鄉(xiang) 居民幸福指數的有力抓手,除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下沉基層外,2023年,全縣還將實施呂劇博物館、呂劇起源館民生工程建設項目,強化國有文藝團體(ti) 、文化站長、莊戶劇團3支隊伍建設,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便捷的文化福利。

  這個(ge) 年節,還有更多變化悄然發生。以往,縣城裏像影院、健身房、公園等獨一份的設施,不僅(jin) 有了許多“同類項”,而有的就建在鎮上、村裏。習(xi) 慣線上下單的我,團電影票時就忽略了其他選項。印象裏的影院就在家附近,從(cong) 淘票票下單的竟是幾公裏開外的一家新店,隻好放棄步行拚車前往。可不嗎,縣城在加速布局,鄉(xiang) 村正飛快發展,再拿過去的認知看問題,還真就過時了!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