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服務社會的更多可能性
【一線講述】
探尋服務社會(hui) 的更多可能性
講述人:廣東(dong) 廣州番禺區體(ti) 育行業(ye) 工會(hui) 聯合會(hui) 主席 梁笑芬
我是比較早開始做社工的人之一,並且“一條道走到黑”。2002年考進大學讀這個(ge) 專(zhuan) 業(ye) 時,我對這個(ge) 詞還沒什麽(me) 概念,說實話,社會(hui) 工作專(zhuan) 業(ye) 並不是我的第一誌願。但我想,從(cong) 事這個(ge) 行業(ye) 或許可以幫到很多人,聽起來也比較容易找工作。
大學畢業(ye) 時,我發現事實可沒那麽(me) 樂(le) 觀。當時專(zhuan) 業(ye) 的社會(hui) 工作服務機構很少,我尋尋覓覓後,最終進了政府部門,為(wei) 來穗人員提供相關(guan) 服務,直到2015年。都說“織密政策兜底保障網絡”,9年的工作讓我深深體(ti) 會(hui) 到,社工可以充當這張“網”的黏合劑,讓更多人享受到更加貼心的幫助。但我也發現,自己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技能還遠遠不夠。人到中年的我,做了一個(ge) 當時不被理解的決(jue) 定——一狠心,辭了在大家眼中“蠻不錯”的工作,考取了社會(hui) 工作碩士。畢業(ye) 後,我成了一名專(zhuan) 職社工。
2019年,我加入了隸屬廣州市番禺區總工會(hui) 的番禺區體(ti) 育行業(ye) 工會(hui) 聯合會(hui) 。在廣州,像這樣的行業(ye) 工會(hui) 有108個(ge) ,是工會(hui) 組織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men) 以群團組織的形式,及時傳(chuan) 遞政策信息,反映行業(ye) 職工訴求,搭建勞資溝通協商平台,開展有行業(ye) 特色的工會(hui) 服務,融入基層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促進行業(ye) 健康發展。我覺得,這個(ge) 角色讓我更容易受到職工和企業(ye) 的信任:一方麵,我代表行業(ye) 職工利益,另一方麵,也致力於(yu) 促進企業(ye) 健康發展,公平公正開展活動,比如,為(wei) 職工提供工會(hui) 法律服務,為(wei) 企業(ye) 鏈接優(you) 惠貸款資源。
近幾年,我很開心地看到,社會(hui) 工作作為(wei) 一個(ge) 行業(ye) 越來越被重視,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一隊伍中來。不過,社工很大程度上是“用愛發電”,我也看到不少年輕人迫於(yu) 生計壓力,或是找不到好的上升渠道不得不轉行。然而,我相信,隨著社會(hui) 進一步發展、基層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越來越完善,社會(hui) 工作專(zhuan) 業(ye) 人才將獲得更多具有發展潛力的職業(ye) 選擇。比如,除了慈善機構、基金會(hui) 、社工機構、工會(hui) 、社區等傳(chuan) 統選擇外,物業(ye) 、社會(hui) 團體(ti) 、大型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部門等都在快速發展,呼喚著更多專(zhuan) 業(ye) 人才,給了社會(hui) 工作者發揮作用的廣闊空間。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陳之殷、陸健、吳春燕、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焦德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