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規模年均增長超50% 智算為人工智能夯實“算力底座”

發布時間:2023-02-13 09:45: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從(cong) 人臉識別、智能語音播報,到自動駕駛、工業(ye) 數字孿生,看得見的智慧應用背後,是看不見的智能算力在支撐。

  根據相關(guan) 統計和測算,目前全國超過30個(ge) 城市在建或籌建智算中心,未來5年我國智能算力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將達52.3%。智算中心的創新發展,將進一步為(wei) 人工智能夯實“算力底座”,成為(wei) 帶動人工智能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智能算力需求快速擴大

  AI圖像識別進行安全隱患檢測、大數據根據充電樁利用率和車輛類型以及充電頻次進行用戶畫像……成都市成華區,一家“聰明”的新能源充電站給車主帶來智慧高效的充電體(ti) 驗。

  “智能算力的運用,提升公共充電設施利用率和安全運營能力,幫助解決(jue) 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設施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如充電樁一樁難求、油車占位、充電安全事故等。”四川數聚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強說,公司與(yu) 成都智算中心合作,不斷訓練優(you) 化模型,現在充電站算法在原來的基礎上解碼性能提升75%以上,AI吞吐量提升10倍以上,功耗降低將近三分之二。

  成都智算中心CTO劉鬆告訴記者,各行業(ye) 各領域對智能算力的需求日趨強烈,過去成都人工智能科研和產(chan) 業(ye) 發展處於(yu) 零散狀態,開展相關(guan) 工作基本需要企業(ye) 或者高校團隊自投自建,規模小、成本高。

  “智算中心一期的AI算力達到300P FLOPS(每秒30億(yi) 億(yi) 次半精度浮點運算),相當於(yu) 15萬(wan) 台高性能計算機的計算能力,補齊了成都乃至中西部地區人工智能算力短板。”劉鬆說,自2022年5月上線運營至今,成都智算中心已為(wei) 55家企業(ye) 、46個(ge) 高校及研究機構的科研團隊提供了AI公共算力服務。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加快融入千行百業(ye) ,《2022-2023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在互聯網、金融、政府、電信和製造等各個(ge) 行業(ye) 應用滲透度較2021年明顯提升,其中電信行業(ye) 的人工智能滲透度從(cong) 2021年的45增長到51,製造行業(ye) 的人工智能滲透度從(cong) 40增長到45。

  隨之而來的是,超大規模人工智能模型和海量數據對算力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國際數據公司(IDC)等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智能算力規模達到268百億(yi) 億(yi) 次/秒(EFLOPS),超過通用算力規模;預計未來5年,我國智能算力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52.3%。

  超30城在建或籌建智算中心

  隨著智能算力需求快速擴大,智算中心建設也在加速進行。

  1月28日,在浙江湖州,吉利星睿智算中心正式上線,將為(wei) 汽車企業(ye) 提供“雲(yun) 、數、智”一體(ti) 化超級雲(yun) 計算平台。此前不久,寧波市首個(ge) 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一期)正式上線運營,進一步滿足寧波市產(chan) 業(ye) 、科研、社會(hui) 治理等各領域的算力需求。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聯合浪潮信息日前發布的《智能計算中心創新發展指南》(下稱《指南》),目前全國超過30個(ge) 城市在建或籌建智算中心。

  “智能計算讓社會(hui) 加速進入智慧時代,所占據的算力資源將主要由智算中心承載。”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chan) 業(ye) 發展部主任單誌廣表示,智算中心是采用領先的人工智能計算架構,提供人工智能應用所需算力服務、數據服務和算法服務的公共算力新型基礎設施,在推進AI產(chan) 業(ye) 化、賦能產(chan) 業(ye) AI化、促進產(chan) 業(ye) 集群化等方麵發揮顯著作用。

  近年來,無論是政策引導、布局優(you) 化,還是產(chan) 業(ye) 體(ti) 係健全,我國形成了智算中心建設和應用良好的生態循環。

  2017年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建立人工智能超級計算中心”。此後《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多項政策圍繞“加快高性能、智能計算中心部署”“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開發平台一體(ti) 化的新型智能基礎設施”等作出具體(ti) 部署。

  “特別是隨著‘東(dong) 數西算’工程全麵實施,智算中心建設也進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單誌廣說,隨著我國智算中心布局的持續優(you) 化與(yu) 完善以及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不斷創新和解鎖,智算中心的賦能作用將被進一步激發。

  有望帶動AI產(chan) 業(ye) 實現倍增

  值得一提的是,智算中心創新發展有望帶動人工智能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倍速增長,為(wei) 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當前不少地方正大力發展人工智能、芯片、自動駕駛、元宇宙等創新驅動型產(chan) 業(ye) ,這些創新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大規模智能算力支持。”單誌廣說,智算中心能夠提供大規模數據處理和高性能智能計算支撐,將經濟、社會(hui) 、產(chan) 業(ye) 中各種模型和經驗“固化”下來,形成新的生產(chan) 力。

  據《指南》測算,“十四五”期間,在智算中心實現80%應用水平的情況下,城市對智算中心的投資可帶動人工智能核心產(chan) 業(ye) 增長2.9至3.4倍,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增長36至42倍。

  與(yu) 此同時,從(cong) AIGC技術生成AI寫(xie) 作、AI繪畫等多種模態的數字作品,到以元宇宙代表的新興(xing) 場景逐漸走進大眾(zhong) 視野,再到人工智能給基礎研究帶來全新的研究手段,承載人工智能計算的智算中心正在為(wei) 各類技術創新提供支撐。

  《指南》預計,“十四五”期間,在智算中心實現80%應用水平的情況下,城市/地區在智算中心建設投入的增長量對創新產(chan) 出的貢獻率為(wei) 14%至17%。

  “AI新基建為(wei) 人工智能的高水平應用提供了堅實基礎。”中國信通院雲(yun) 計算與(yu) 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表示,數據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AI軟件基礎設施作為(wei) AI新基建的核心要素不斷釋放效能,降低AI開發和應用門檻,致力於(yu) 讓人工智能成為(wei) 水、電一樣觸手可得的普惠資源,推動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ye) 的價(jia) 值釋放。(記者 郭倩 李力可)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