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產業”,讓家鄉振翅高飛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旅遊管理係主任、教授 梁學成
我自幼在秦嶺山坳裏長大,家鄉(xiang) 在陝西寶雞的城鄉(xiang) 接合部,高考後才離開家鄉(xiang) ,開始異地求學。那時,我印象裏的家鄉(xiang) 就是一座典型的工業(ye) 化城市,尤其是渭河南岸大小工廠密集、煙囪林立,渭河北岸則是行政區、商業(ye) 區及居住區。
工作後,教學科研越來越繁忙。但在一次次回鄉(xiang) 之旅中,我能明顯感覺到,家鄉(xiang) 正在向著文化和旅遊業(ye) 轉型。尤其是最近十來年,我的研究方向開始向文化旅遊聚焦,這讓我更加清晰地看到,寶雞一麵加強對炎帝文化、青銅器文化、周禮秦製、張載關(guan) 學等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發掘研究,保護和利用文化遺產(chan) ;一麵加大博物館旅遊、非遺旅遊、街區旅遊、古鎮旅遊等新業(ye) 態的開發與(yu) 建設。中國優(you) 秀旅遊城市、中國旅遊百強城市、中國最美旅遊休閑度假城市……一項項榮譽稱號讓家鄉(xiang) 名揚全國。尤其是在寶雞賈村塬出土的國寶青銅器“何尊”,上麵刻有銘文“宅茲(zi) 中國”,這是目前所知“中國”二字的最早出處,自此也就有了“看中國,來寶雞”一說。
家鄉(xiang) 不斷出彩,讓我既興(xing) 奮又自豪。之前,我對家鄉(xiang) 的曆史文化了解實在太少。近幾年,一有調研機會(hui) ,我總是爭(zheng) 取多回家鄉(xiang) 看看。去年5月,我隨省人大調研組去寶雞調研文旅融合發展。我們(men) 參觀了許多景點,如石鼓山公園、長樂(le) 塬抗戰工業(ye) 遺址公園等,每一處都以獨特魅力吸引著遊人,讓這座昔日的工業(ye) 城市煥發出厚重的人文光彩。
這個(ge) 春節,家鄉(xiang) 的節日氛圍格外濃鬱。回鄉(xiang) 後,我和家人一起置辦了各色年貨,除夕之夜,圍坐燈下吃著豐(feng) 盛美味的年夜飯,大年初一,去親(qin) 友家中拜年。借著與(yu) 家人遊園的機會(hui) ,又去體(ti) 驗了不少文旅景點——炎帝園公園、寶雞民俗博物館、中國青銅器博物館、陳倉(cang) 老街、西府老街……家人告訴我,平日裏,很多同鄉(xiang) 還會(hui) 自駕去離市區稍遠的薑子牙釣魚台、鳳翔的雍州古鎮,而扶風的法門寺、岐山的周公廟、眉縣的橫渠書(shu) 院等,也都有著很旺的人氣。
眼見耳聞,令人難忘。看著文化和旅遊這兩(liang) 大“幸福產(chan) 業(ye) ”給家鄉(xiang) 帶來的巨變,我深感欣慰和振奮。是啊,我已經看到了一個(ge) 以文化、旅遊為(wei) 兩(liang) 翼,振翅而飛的新寶雞。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王美瑩、張哲浩、李潔、王斯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