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評析】從“+戲曲”到“戲曲+”,戲曲可以這樣“破圈”
【文化評析】
作者:史冊(ce) (東(dong) 北師範大學傳(chuan) 媒科學學院〔新聞學院〕副院長、教授)
今年春節,豫劇火了一把。先有電影《滿江紅》輕搖滾範兒(er) 的豫劇配樂(le) 爆紅,後有河南電視台《元宵奇妙夜》的戲曲節目出圈,豫劇迅速變身成為(wei) 網絡流量音樂(le) 和手機鈴聲。
傳(chuan) 統戲曲“破圈”的原因是多重的,內(nei) 部體(ti) 現在戲曲工作者藝術創作的自我革新上,從(cong) 行腔、表演上的大膽改變,到具有現代元素的舞美、後期等技術的疊加使用,他們(men) 自覺地對戲曲在觀眾(zhong) 心中形成的刻板審美風格進行了突破;外部體(ti) 現在以“跨”求“破”的渠道上,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者在積極同各藝術領域藝術家們(men) 的合作中,不斷對戲曲進行再創造,與(yu) 姊妹藝術“跨媒介”結合,達成模態化“破圈”。
今年年初,電影《滿江紅》摘下春節檔票房冠軍(jun) 。在促進電影產(chan) 業(ye) 複興(xing) 的同時,此部現象級電影亦成為(wei) 助力傳(chuan) 統戲曲創新性發展的推手。電影本身,正是“戲曲思維”的充分展現。著名戲曲編劇王肯認為(wei) ,“戲曲思維”特別強調人物應是詩與(yu) 劇結合的人物,即既有詩的濃烈情感,又要有劇的人物的鮮明行動,做到將最佳動作線——“戲核”與(yu) 最佳動情點——“詩核”完美結合。傳(chuan) 統戲曲也被稱為(wei) “傳(chuan) 奇”,《滿江紅》“無奇不傳(chuan) ,不傳(chuan) 不奇”的故事建構,加上線性的情節線索,以及娛樂(le) 、教化與(yu) 寓言相結合的主題表達,實現了“一個(ge) 想象和夢幻的世界”。基於(yu) 戲曲思維,本片音樂(le) 也凸顯了戲曲化與(yu) 詩化特征。
除著眼於(yu) 電影等載體(ti) 進行跨媒介傳(chuan) 播外,聚焦戲曲本體(ti) 的多元媒介融合亦是當下傳(chuan) 統戲曲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主流趨勢。戲曲發展曾有過逐漸邊緣化的時期,但在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注與(yu) 扶持下,近年來已形成了全社會(hui) 對戲曲複興(xing) 的關(guan) 注。當下,從(cong) “+戲曲”到“戲曲+”的成功,為(wei) 我國傳(chuan) 統戲曲新時代的發展找到了“破圈”路徑。
近年來,針對傳(chuan) 統戲曲節目給觀眾(zhong) 留下古板印象的現狀,廣播電視台等媒體(ti) 紛紛掀起改版浪潮。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先後開設《青春戲苑》《一鳴驚人》等戲曲綜藝新欄目,憑借多種節目樣態融合,在保持傳(chuan) 統觀眾(zhong) 不流失的同時吸納年輕受眾(zhong) ,擴大戲曲傳(chuan) 播人群。2019年,粵劇戲曲電影《白蛇傳(chuan) ·情》依靠戲曲程式化、寫(xie) 意化的表演與(yu) 特效技術的結合,淋漓盡致地發揮了“戲曲+高科技”的理念,實現了內(nei) 容上的“破陳詞”,演唱上的“改舊調”,成為(wei) 史上最賣座的高清4K戲曲電影。
除傳(chuan) 統媒介外,戲曲與(yu) 新興(xing) 媒介的融合也日益活躍。2022年《武家坡2021》憑借“戲曲+流行音樂(le) ”的形式走紅網絡,這首歌根據京劇經典劇目《紅鬃烈馬》改編,以薛平貴視角自述了與(yu) 王寶釧分離十八年的故事。歌曲一改戲曲中薛平貴的人設,歌詞充滿主人公的自我反省和對女性的體(ti) 諒與(yu) 尊重,契合了時代變化和青年心理。大量類似這首“戲歌”的網絡創作,在藝術形態的衝(chong) 撞、對峙、妥協、調和中重新定義(yi) 、傳(chuan) 播傳(chuan) 統戲曲。媒體(ti) 生態的變化也使戲曲的觀演關(guan) 係得以重塑,媒介技術賦能藝術家創作,也對觀眾(zhong) 形成賦權,使觀眾(zhong) 的審美活動實現了從(cong) 單向到互動的過渡。這也意味著傳(chuan) 統戲曲的跨媒介互動式敘事,正“順理成章”地成為(wei) 一種正確的戲曲打開方式,傳(chuan) 統戲曲可以在各種不同媒介間遊移並形成互文,從(cong) 而完成觀眾(zhong) 對戲曲自給自足的審美價(jia) 值實現。
當下,傳(chuan) 統戲曲發展除了繼續強化已有特色、理念、水準外,應以更強的曆史主動精神麵對網絡時代觀眾(zhong) 的需求,真正地在眾(zhong) 口難調的挑戰中尋求觀眾(zhong) 喜好的“最大公約數”,不斷提升舞台藝術呈現與(yu) 音樂(le) 藝術品質的同時,借力技術與(yu) 其他藝術優(you) 勢合力“破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