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深刻把握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才能創作出有生活溫度、社會(hui) 廣度、曆史厚度和思想深度的經典之作
新春伊始,文化領域捷報頻傳(chuan) 。春節檔電影票房突破67億(yi) 元,上映國產(chan) 電影主題積極、類型多元、專(zhuan) 業(ye) 性強,反映了近年來中國電影製作水準的不斷進步。這段時間上映的幾部國產(chan) 電視劇,也贏得觀眾(zhong) 廣泛好評。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並從(cong) 人才隊伍、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chan) 業(ye) 等多個(ge) 方麵進行部署。錨定新坐標、扛起新使命,不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才能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提供文化支撐。
以高質量精品創作激發引領力。衡量文化事業(ye) 發展狀況,最重要的標尺是文藝作品的整體(ti) 質量。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最終要體(ti) 現並落實到用優(you) 秀作品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上來。要贏得人民認可,文藝創作必須量質並進,在“高原”之上再攀“高峰”。“高峰”之“高”,在於(yu) 它經得起時間檢驗,在於(yu) 它在文藝史上的標杆價(jia) 值,在於(yu) 它代表一個(ge) 時代文化藝術的高水平成就。文藝工作者隻有立足偉(wei) 大實踐,既精益求精、勇於(yu) 創新,又朝乾夕惕、久久為(wei) 功,深刻把握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才能創作出有生活溫度、社會(hui) 廣度、曆史厚度和思想深度的經典之作。
以高標準公共服務提升凝聚力。以文化人、藝術養(yang) 心,文化事業(ye) 是培根鑄魂的全民工程。堅持政府主導、社會(hui) 參與(yu) 、重心下移、共建共享,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有助於(yu) 最大程度提升社會(hui) 凝聚力、民族向心力。具體(ti) 而言,應常態化開展覆蓋全民的大眾(zhong) 閱讀、藝術普及、百姓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平台,精準對接不同群體(ti) 的文化需求;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探索非遺活化利用新路徑,更好推動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總之,讓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成為(wei) 文化建設的參與(yu) 者、展示者、欣賞者、分享者,才能為(wei) 建設文化強國注入不竭動力。
以高站位謀篇布局鍛造競爭(zheng) 力。要統籌兼顧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將文化建設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強化文化賦能,促進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例如,與(yu) 創意產(chan) 業(ye) 協同支撐“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與(yu) 旅遊產(chan) 業(ye) 融合擴大休閑文化消費。同時,推動文化領域“數智化”轉型,以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的深度應用,重塑現代文化產(chan) 業(ye) 。要順應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生產(chan) 、傳(chuan) 播、消費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場景化趨勢,推動智慧場館、虛擬展演等文娛新業(ye) 態健康發展。
以高素質人才隊伍激發創造力。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guan) 鍵,文化大繁榮大發展需要加強文藝隊伍建設。從(cong) 文藝組織角度看,既要重視文藝院團人才梯隊建設,也要關(guan) 注新文藝群體(ti) 的成長。網絡作家、獨立製片人、獨立演員歌手、自由美術工作者等新文藝群體(ti) ,已成為(wei) 文藝發展的生力軍(jun) ,應積極引導其創作優(you) 秀作品,傳(chuan) 播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此外,還要發掘和鼓勵優(you) 秀民間文藝人才,通過規劃、組織、指導全國性民間文藝等方式,開展對民俗文化的考察與(yu) 研究、保護與(yu) 傳(chuan) 承。
文化興(xing) 則民族興(xing) ,文化強則國家強。以文載道、以文化人、以文弘業(ye) 、以文惠民,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文化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必將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作者顧亞(ya) 奇 為(wei)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