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新農人”張建芳:在稻田裏揮灑青春
光明日報記者 劉 茜 陳建強
乍暖還寒,記者來到天津魚米之鄉(xiang) 寧河區,春耕還沒開始,卻從(cong) 農(nong) 戶嘴裏聽到了一位跟他們(men) 學種小站稻,想著法幫他們(men) 增收的姑娘。“這姑娘是從(cong) 英國讀書(shu) 回來的。”農(nong) 戶說。
在機器轟鳴、米香四溢的天津金世神農(nong) 種業(ye) 有限公司大米生產(chan) 車間,記者見到了不到30歲的張建芳。“我本科學的是日語專(zhuan) 業(ye) ,碩士學的是教育學,現在我建了個(ge) 大米加工車間。沒想到吧?”健談的張建芳是土生土長的寧河人,2018年,取得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的她,回家鄉(xiang) 當了農(nong) 民。“看到國家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農(nong) 村創業(ye) ,我就決(jue) 定要回家,推廣小站稻!”張建芳說。
“小站稻全生育期175.8天,株高110厘米,穗長20.6厘米……整精米率71.6%,堊白度1%,直鏈澱粉含量16.4%,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一級。”張建芳念叨著這些年學來的新知識,“老一輩人都說小站稻好吃,我得讓大家知道,小站稻為(wei) 什麽(me) 好,怎麽(me) 好。”小站稻營養(yang) 豐(feng) 富、口感好是有科學依據的。寧河四季分明,年日照達4000小時,比其他地域一季稻增加45天日照。張建芳把自己定義(yi) 為(wei) “新農(nong) 人”,把科學思維模式用在現代農(nong) 業(ye) 上,推廣天津小站稻。
回到家鄉(xiang) ,恰好就在2020年,本想大幹一場的張建芳剛一開春就迎來了當頭一棒,“因為(wei) 疫情,很多產(chan) 業(ye) 都停下腳步,可是春耕備播不等人。”張建芳脫掉皮鞋換上泥靴,真正成了一名種田人。“選種、育秧、插秧、施肥、收割,甚至到打包、卸貨、發貨,全是我親(qin) 自來幹。”她從(cong) 每一個(ge) 環節學起,向父親(qin) 請教、向種糧大戶學習(xi) 、同種田能手探討,開始注重科學種糧、綠色種糧,像照顧孩子一樣精心照顧稻子……也是在這段時間,周邊兩(liang) 千多戶農(nong) 民都認識了這個(ge) 姑娘。
一開始,她發現農(nong) 戶們(men) 因為(wei) 找不到合適的加工廠和儲(chu) 存廠房,把自己辛苦打下的稻穀廉價(jia) 賣到外省加工。膽大的張建芳找父親(qin) 借了錢,建了車間買(mai) 了設備,她覺得寧河種的小站稻應該在寧河儲(chu) 存、加工、出售。
很快,她又發現了新問題。“包裝就是普通的密封袋上貼著一張彩色標簽,同質化十分嚴(yan) 重。”張建芳想,我們(men) 種植的小站稻有基地、有優(you) 質種子、有生產(chan) 資料、有加工廠,但沒有轉化成優(you) 質品牌,打不開市場。“我把站在稻田地裏練瑜伽的自己設計成卡通形象,印在稻米的包裝袋上,形成了IP。”“電商+IP”的做法讓她收獲了第一桶金。
張建芳認為(wei) ,年輕人有知識有眼界,更有創造力和靈活度,國家又給了鄉(xiang) 村很多政策,年輕人學成回鄉(xiang) 創業(ye) 有廣闊的空間。如今,她對不同類型的客戶進行細分定位,已經開發了9款對應不同渠道的產(chan) 品。與(yu) 此同時,她還推出了認領“稻蟹一分田”等活動,做起了微信小程序和網店。
麵對傳(chuan) 統農(nong) 戶,張建芳也有自己的想法,“統一供種、統一育秧、統一生產(chan) 資料供應、統一管理、統一回收”。
春耕在即,張建芳忙碌在基地和公司之間,要顧著育秧,也要打通銷售渠道,“在市場上,小站稻占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振興(xing) 小站稻,認真對待每一粒米,讓消費者吃上好糧,打造“從(cong) 田間到餐桌、從(cong) 種子到筷子”的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模式,是張建芳未來的努力方向。
兩(liang) 年來,張建芳和她的團隊實現與(yu) 農(nong) 戶訂單種植麵積共50000畝(mu) ,通過技術服務為(wei) 農(nong) 戶每畝(mu) 節約成本200元,以高於(yu) 市場價(jia) 格0.7元/公斤回收銷售,每畝(mu) 增收455元,合計每畝(mu) 增產(chan) 1000元,累計增收5000萬(wan) 元,帶動5個(ge) 幫扶村2700餘(yu) 戶農(nong) 戶增收。
“一到夏天,寧河的稻田裏風景如畫,大片大片的稻子隨風飄揚,看著別提多開心了。”張建芳描述著這幅美好畫卷,“它處處彰顯著活力,釋放著魅力,也蘊藏著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