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隨筆】“智能電視不智能”如何破
【新聞隨筆】
作者:呂 帆,係北京大學融媒體(ti) 中心音視頻辦主任
近日,中消協點名智能電視“套娃式”收費和視頻平台限製投屏等侵權行為(wei) ,“智能電視不智能”引發多方關(guan) 注。
“智能”的標準原本很簡單,就是讓生活更方便,但上網搜索“智能電視”,彈出的關(guan) 聯詞幾乎都是“怎麽(me) 用”。點播模式本是觀看方式的一大進步,它不僅(jin) 讓電視機完全擺脫了錄像機、播放器,還賦予觀眾(zhong) 更個(ge) 性與(yu) 多元的選擇,但“套娃會(hui) 員”“強製廣告”“誤導消費”等問題也逐漸出現在智能電視的使用體(ti) 驗中。
改變“智能電視不智能”的現狀,可以從(cong) 理念、軟件和硬件上下功夫。在理念上,可推動基本需求和升級服務相結合,優(you) 化廣告渠道。一些用戶認為(wei) ,買(mai) 智能電視已付出了成本,便不應再有廣告,這種看法其實有失公允。傳(chuan) 統電視雖沒有開機廣告,頻道卻擁有麵向廣大觀眾(zhong) 的大量廣告時間,隻是智能電視讓看廣告成了某種針對個(ge) 體(ti) 觀眾(zhong) 的行為(wei) ,便容易被詬病。而從(cong) 行業(ye) 生態來看,大多數視頻內(nei) 容平台長期處於(yu) 虧(kui) 損狀態,在極少數盈利平台的收益中,會(hui) 員費和廣告費也成了製作或購買(mai) 視頻內(nei) 容的經費來源,因此需要我們(men) 理性、辯證地看待真實的行業(ye) 現狀。
但一些平台采用“嵌套廣告”“套娃會(hui) 員”的業(ye) 務模式,的確“吃相不佳”,若結合基本需求精準提供升級服務,可能更為(wei) 合適。如老年群體(ti) 並不完全依賴4K臻享、立體(ti) 聲、超前點映,能否將電視頻道免費開放、給老片以專(zhuan) 區,讓智能電視回歸“看電視”的最樸素功能?對有更高需求的用戶,則可提供會(hui) 員套餐或廣告模式,實現定向滿足。同時,廣告播出方式與(yu) 觸達渠道也可優(you) 化,既然主打“智能”,開機廣告能否以大數據進行優(you) 化推送?目前,一些電視劇已嚐試過的“掃碼購買(mai) 同款服飾”和跳入電商、廣告的觸達方式,是否更符合智能電視廣告應有的樣態?
在軟件上,應從(cong) 聚焦平台競爭(zheng) 轉向以用戶體(ti) 驗為(wei) 中心。正如行業(ye) 專(zhuan) 家分析的,智能電視的生態體(ti) 係需要平衡內(nei) 容服務方、牌照持有方、平台運營方和電視硬件廠商的各方利益,一旦盲目追求牟利,這種短視心態勢必會(hui) 引發平台之間進行“量大價(jia) 低”和“速薅羊毛”的惡性競爭(zheng) 。想要長久地留住觀眾(zhong) ,就不能讓他們(men) 吃啞巴虧(kui) 、不斷上當。平台競爭(zheng) 的目標應是提供更優(you) 質的內(nei) 容和體(ti) 驗,唯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才能真正改變“智能電視不好用”的普遍問題,因為(wei) 電視最重要的功能永遠是“看”,而不是“用”。
在硬件上,期待開發更豐(feng) 富和人性化的使用場景。智能電視和其他智能終端一樣,都應充分尊重老年人群、重視老齡化趨勢。智能電視能否基於(yu) “客廳終端”提供更多樣的適老化場景?這不僅(jin) 指“開機就能看節目,隨手就能換頻道”的傳(chuan) 統功能,還包括一鍵呼叫家政服務、子女視頻聊天、家人遠程操控、大健康醫療入戶、定時提醒播報等適老功能。
如何以更好的用戶體(ti) 驗留住老用戶、吸引新用戶,才是智能電視行業(ye) 應深入思考的問題。唯有回歸電視和生活的真實關(guan) 係,方能讓智能貼心、成就行業(ye) 未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