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糧食安全新發展格局
作者:周力(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金善寶農(nong) 業(ye) 現代化發展研究院研究員、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
“食為(wei) 政首,糧安天下。”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把糧食安全置於(yu) 突出位置。隨著消費結構升級,需求剛性增長,結構性矛盾凸顯,我國糧食緊平衡在短期內(nei) 難以改變。因此,需要構建糧食安全新發展格局,從(cong) “為(wei) 大國築底”的戰略高度推動“五個(ge) 協調”,確保糧食供給能力。
一是統籌協調生產(chan) 要素之間的配置關(guan) 係。糧食生產(chan) 根本在耕地,關(guan) 鍵則在生產(chan) 主體(ti) 和人。土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載體(ti) 。一方麵,要合理布局,堅決(jue)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防止“非糧化”,主產(chan) 區、主銷區、產(chan) 銷平衡區都要保麵積、保產(chan) 量。另一方麵,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流動的體(ti) 製和政策障礙,推進小農(nong) 戶非農(nong) 就業(ye) ,引導土地向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集中,鼓勵其適度發展。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是糧食增產(chan) 、農(nong) 業(ye) 增效的重要力量。要深入開展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提升行動,支持家庭農(nong) 場組建農(nong) 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據發展需要辦企業(ye) ,帶動小農(nong) 戶合作經營、共同增收。此外,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還要提供完善的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促進節本增效、提質增效、營銷增效。
二是統籌協調生產(chan) 效率與(yu) 效益之間的關(guan) 係。隨著農(nong) 業(ye) 勞動力逐步轉移、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日趨嚴(yan) 峻、全社會(hui) 對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農(nong) 業(ye) 應該走更加均衡的技術進步道路,在提高土地產(chan) 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chan) 率之間把握好平衡關(guan) 係。中央一號文件特別強調促進農(nong) 業(ye) 經營增效,可見,糧食生產(chan) 需要勞動報酬提高與(yu) 勞動生產(chan) 率提高基本同步。為(wei) 有效解決(jue) 糧食安全由“飽”向“好”的轉型升級,亟需利用“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等形式不斷提升糧食生產(chan) 效率與(yu) 效益,推動糧食生產(chan) 量與(yu) 質的協同發展。
三是統籌協調主產(chan) 區與(yu) 非主產(chan) 區之間的關(guan) 係。統籌協調糧食主產(chan) 區、主銷區的關(guan) 係是糧食安全的重要內(nei) 容。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健全主產(chan) 區利益補償(chang) 機製,增加產(chan) 糧大縣獎勵資金規模。一方麵,要對糧食主產(chan) 區實行以財政轉移支付為(wei) 主的縱向補償(chang) 機製,不斷加大對主產(chan) 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加大產(chan) 糧大縣獎勵資金投入,對符合規定的產(chan) 糧大縣、產(chan) 油大縣、商品糧大省、製種大縣、“優(you) 質糧食工程”實施省份給予獎勵,保障產(chan) 糧大縣重農(nong) 抓糧不吃虧(kui) 。另一方麵,要統籌考慮省際糧食安全的交易與(yu) 補償(chang) 機製,可借鑒碳排放、碳匯交易市場的理念,思考構建“糧匯”的省內(nei) 、省際交易市場,使市場與(yu) 政府在糧食安全保障中同時發揮作用。
四是統籌協調糧食和其他作物的關(guan) 係。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因此,協調糧食與(yu) 其他作物的關(guan) 係同樣是糧食安全的重要內(nei) 容。以花生為(wei) 例,其是全球五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國食用油脂和蛋白質的重要來源。玉米、大豆是花生的競爭(zheng) 作物。現階段針對玉米、大豆的補貼政策對花生的種植麵積形成一定擠占。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花生種植麵積同比減少18.71%,減產(chan) 幅度處於(yu) 曆年高位。可見,在大食物觀下,如何同時保障糧食、大豆與(yu) 其他油料產(chan) 能同步提升,仍需進一步優(you) 化政策。
五是統籌協調供給端和需求端的關(guan) 係。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這需要統籌兼顧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與(yu) 需求側(ce) 管理。繼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首提“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後,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首次提出“需求側(ce) 管理”。作為(wei) 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實現需求側(ce) 管理與(yu)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動態協調。在需求側(ce) 推動減少食物浪費、調整食物的消費結構和數量,不僅(jin) 可以節約原糧,還可以減少耕地利用強度,減少水肥藥的投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總之,保障糧食安全需要有效市場與(yu) 有為(wei) 政府同時發力,要協調要素間、效益間、區域間、食物間、供需間的關(guan) 係,從(cong) 而持續實現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