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為什麽要強調農資保供穩價

發布時間:2023-03-07 10:25:00來源: 經濟日報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農(nong) 資保供穩價(jia) 應對機製。眼下,春耕備耕正由南到北陸續展開,北方開始備種備肥,南方開始施肥打藥,農(nong) 資購銷逐步進入旺季。

  今年,農(nong) 資供應能滿足春耕需求,主要化肥品種供應穩定。不過,化肥價(jia) 格仍高於(yu) 常年水平。以2月6日為(wei) 例,尿素批發價(jia) 同比上漲6.4%,磷酸二銨、複合肥均上漲5%以上,氯化鉀上漲4.2%。目前,春耕用肥高峰期還沒到來,價(jia) 格還存在波動的可能性。著眼當前和長遠,完善農(nong) 資保供穩價(jia) 應對機製很有必要。

  農(nong) 資是農(nong) 業(ye) 的物化投入,涉及種植業(ye) 的化肥、種子、農(nong) 藥以及畜牧業(ye) 的飼料、獸(shou) 藥等。如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已進入高成本階段,糧食作物的農(nong) 資投入占整個(ge) 生產(chan) 投入的28%以上,園藝作物、畜禽養(yang) 殖的占比則更高。盡管近年來部分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有所上漲,但總體(ti) 低於(yu) 農(nong) 資價(jia) 格漲幅。農(nong) 資價(jia) 格高位運行已成為(wei) 影響農(nong) 民務農(nong) 增收的最大因素之一。

  農(nong) 資保供穩價(jia) 關(guan) 係農(nong) 民切身利益和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中央財政2021年、2022年分別下達200億(yi) 元、400億(yi) 元,對實際種糧農(nong) 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目的就是緩解農(nong) 資價(jia) 格上漲的影響,調動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這種補貼沒有直接幹預農(nong) 資和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也沒有扭曲市場機製,不失為(wei) 農(nong) 資保供穩價(jia) 的一種探索。今後,要完善農(nong) 業(ye) 補貼與(yu) 農(nong) 資價(jia) 格聯動機製,明確聯動條件和範圍,適時給予補貼。

  化肥是農(nong) 資保供穩價(jia) 的焦點,減氮、控磷、增鉀是科學施肥的趨勢。我國氮肥產(chan) 能充足,磷肥也能自給,鉀肥則大部分需進口,且集中在少數國家。化肥生產(chan) 離不開煤、電、氣、硫磺、磷礦石等能源和原料。2022年,受俄烏(wu) 衝(chong) 突等影響,全球鉀肥一貨難求。2023年,外部環境依然充滿不確定性。完善農(nong) 資保供穩價(jia) 應對機製,正當其時。

  首先是產(chan) 能。隻有產(chan) 量充足,價(jia) 格才會(hui) 穩定。應充分考慮化肥產(chan) 品支農(nong) 屬性,穩定化肥生產(chan) 企業(ye) 的要素供應,在電價(jia) 、用氣、購煤等方麵,給予化肥生產(chan) 企業(ye) 傾(qing) 斜支持。在符合環保、安全生產(chan) 等要求的前提下,推動企業(ye) 縮短停產(chan) 時間,提高產(chan) 能利用率。要部門和地區聯動,重點解決(jue) 鉀肥挖潛擴能、硫磺等原輔料保供等問題。

  其次是儲(chu) 備。化肥始於(yu) 工業(ye) 、用於(yu) 農(nong) 業(ye) ,淡旺季分明。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淡儲(chu) 旺供”調控體(ti) 係,淡季收儲(chu) 、旺季投放,發揮“蓄水池”作用,緩解供需矛盾。同時,幫國家化肥商業(ye) 儲(chu) 備承儲(chu) 企業(ye) 解決(jue) 生產(chan) 方麵的實際困難。相較於(yu) 氮磷,鉀肥更易受國際市場影響。2014年,我國建立了鉀肥國家戰略儲(chu) 備。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進一步完善鉀肥儲(chu) 備機製迫在眉睫。

  再次是流通。優(you) 化供應鏈有助於(yu) 降本增收,暢通幹線運輸和末端流通同樣重要。供銷社係統是農(nong) 資供應的主力軍(jun) ,一些省份的供銷社送貨下鄉(xiang) ,河南省供銷社醞釀組建全省重要農(nong) 資采購聯盟,這些壓縮流通層級、提高流通效率的做法都是有益探索。從(cong) 農(nong) 民的角度來看,適度規模經營或委托農(nong) 業(ye) 服務主體(ti) 代耕,都可以實現集中采購,降低成本。

  此外,規範農(nong) 資產(chan) 品市場秩序也必不可少。現在,農(nong) 資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少地方有機肥難以推廣,一個(ge) 原因是質量不過關(guan) 的有機肥以低價(jia) 占據市場。要發揮農(nong) 資打假作用,既規範秩序、淨化市場,也引導農(nong) 民科學用藥、合理施肥,生產(chan) 出更多綠色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

  從(cong) 總體(ti) 來看,今年農(nong) 資保供穩價(jia) 麵臨(lin) 諸多有利條件。農(nong) 資生產(chan) 企業(ye) 對穩定產(chan) 能有預期,各地穩定上遊能源和原材料的舉(ju) 措實。政策調控手段多樣,儲(chu) 備調節和進出口調節日益成熟。化肥行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推進,農(nong) 民的化肥農(nong) 藥減量增效意識提高。在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關(guan) 鍵之年,有能力做到穩農(nong) 資從(cong) 而穩農(nong) 業(ye)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qiao) 金亮)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