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製度規則發布實施 全麵注冊製加快落實落地
2月17日,中國證監會(hui) 發布全麵實行股票發行注冊(ce) 製相關(guan) 製度規則。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中國結算、中證金融、證券業(ye) 協會(hui) 配套製度規則同步發布實施。新的配套製度出台將給市場帶來不小的變化。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分析認為(wei) ,全麵實行注冊(ce) 製製度規則的發布實施,標誌著注冊(ce) 製的製度安排基本定型,標誌著注冊(ce) 製推廣到全市場和各類公開發行股票行為(wei) ,在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yi) 。
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功能
證券交易所充分借鑒科創板、創業(ye) 板試點注冊(ce) 製改革經驗,結合主板定位特征、投資者結構,優(you) 化調整主板發行定價(jia) 、配售相關(guan) 機製,在提升包容性、適應性的同時,從(cong) 兼顧存量、防控風險、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等方麵考慮,強化了市場約束。專(zhuan) 家分析認為(wei) ,與(yu) 改革前相比,主板發行承銷機製主要有三個(ge) 方麵變化:一是定價(jia) 機製方麵,明確新股發行價(jia) 格、規模主要通過市場化方式決(jue) 定。發行規模較小的企業(ye) ,繼續保留直接定價(jia) ,新增定價(jia) 參考上限。進一步完善詢價(jia) 定價(jia) ,優(you) 化網下投資者填報價(jia) 格、最高報價(jia) 剔除比例上限、報價(jia) 信息披露、定價(jia) 參考值、發布投資風險特別公告等機製。明確可以對網下發行采取搖號限售或比例限售,進一步加大網下投資者報價(jia) 約束。二是申購配售方麵,將主板網上投資者新股申購單位由1000股調整為(wei) 500股,與(yu) 科創板保持一致。明確在網上申購倍數較高時,在確保較大比例新股向網上投資者發行的基礎上,將主板回撥後比例上限從(cong) 90%調至80%。根據發行數量差異,明確戰略配售規模與(yu) 參與(yu) 投資者家數安排。三是風險防控方麵,完善超額配售選擇權實施機製。新增市場重大變化情況下應對機製,允許發行人和主承銷商要求網下投資者繳納一定數量保證金,明確投資者棄購數量較大的可以二次配售。
為(wei) 提升全麵實行注冊(ce) 製下的股票異常交易監管透明度和規範性,滬深證券交易所還製定了主板股票異常交易實時監控細則。一方麵,公開主板股票典型異常交易行為(wei) 的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標,規定了五大類典型股票異常交易行為(wei) 的監控標準,並優(you) 化完善部分監控指標。另一方麵,將嚴(yan) 重異常波動股票、風險警示股票、退市整理股票等納入重點監控範圍,明確可從(cong) 嚴(yan) 認定、從(cong) 重采取自律監管措施的情形,著力防範交易風險。此外,上海證券交易所修訂了科創板股票監控細則,並進一步完善監控標準,與(yu) 主板股票監控細則保持基本一致。
前海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交易所就全麵實行注冊(ce) 製公布了具體(ti) 細則,這也意味著全麵注冊(ce) 製將更快落實落地。隨著全市場注冊(ce) 製的實現,資本市場將能夠更充分地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將更多資源向符合國家戰略的產(chan) 業(ye) 、科技產(chan) 業(ye)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中,更好推動實體(ti) 經濟,尤其是推動創新型企業(ye) 發展,資本市場對成長型、創新型企業(ye) 的服務功能也將進一步提升。
中介機構把關(guan) 責任前移
注冊(ce) 製改革要求壓實發行人的信息披露第一責任,即中介機構的“看門人”責任。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規定,根據證券法和《關(guan) 於(yu) 注冊(ce) 製下提高招股說明書(shu) 信息披露質量的指導意見》,將“受理即擔責”調整為(wei) “申報即擔責”,進一步明晰中介機構的責任。將保薦人對發行上市申請文件的“全麵核查驗證”要求調整為(wei) “審慎核查”,明確規定招股說明書(shu) 不得因引用證券服務機構所出具的專(zhuan) 業(ye) 意見而出現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增加“簡明清晰,通俗易懂”“提高信息披露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讀性”等信息披露要求。
“新的規定意味著中介機構的把關(guan) 責任前移,進一步壓實了‘看門人’責任。”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中介機構履職盡責不是空話,在全麵注冊(ce) 製的大背景下,必須強化合規風控底線思維,加強內(nei) 控製度建設,及時掌握監管動態,持續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履行好資本市場“看門人”的責任。
新的規定要求中介機構提升項目申報和信息披露質量,認真貫徹落實“申報即擔責”要求,對審核中發現存在重大問題或者“一查就撤”的中介機構,將查驗其執業(ye) 質量,發現有違法違規行為(wei) 的將嚴(yan) 肅處理。陳靂表示,把關(guan) 責任的前移就是要在“入口關(guan) ”提高上市公司申報質量,簡化企業(ye) 上市流程,減少、杜絕“帶病闖關(guan) ”的行為(wei) ,“審慎核查”的調整則有利於(yu) 厘清證券公司、會(hui) 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責任邊界,形成各司其職的局麵,在保障發行人質量的前提下推進全麵注冊(ce) 製改革。
未盈利企業(ye) 可在創業(ye) 板上市
按照中國證監會(hui) 統一部署,2020年創業(ye) 板改革並試點注冊(ce) 製落地之初,深交所製定了未盈利企業(ye) 在創業(ye) 板上市的標準及監管製度,為(wei) 未盈利企業(ye) 上市預留了空間;同時,考慮到市場實際情況,按照“穩中求進”原則,當時明確了暫不實施的過渡期安排。
深交所新聞發言人對記者表示,創業(ye) 板試點注冊(ce) 製實施兩(liang) 年多來,發行上市審核工作有序推進,市場運行總體(ti) 平穩,市場結構和生態持續優(you) 化。創業(ye) 板實施未盈利企業(ye) 上市標準時機已成熟,主要有以下幾方麵因素:一是不同類型的高新技術企業(ye) 、創新創業(ye) 企業(ye) 利用創業(ye) 板發展壯大的願望持續增強。其中包括不少創新屬性較強但尚未實現盈利的企業(ye) 提出到創業(ye) 板上市融資的需求。這就需要擴大創業(ye) 板包容性和覆蓋麵,更好服務科技自立自強。二是未盈利企業(ye) 發行上市監管的基礎日益牢固。近年來,深交所持續提升發行上市審核工作質效,豐(feng) 富審核監管經驗,強化上市公司和證券交易日常監管效能,為(wei) 支持未盈利企業(ye) 發行上市打下堅實基礎。
此次,深交所就未盈利企業(ye) 申請在創業(ye) 板上市發布專(zhuan) 項通知,主要有三個(ge) 方麵安排:一是細化未盈利企業(ye) 行業(ye) 範圍,包括先進製造、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創新創業(ye) 企業(ye) ;二是明確未盈利企業(ye) 上市條件,啟用“預計市值不低於(yu) 50億(yi) 元,且最近一年營業(ye) 收入不低於(yu) 3億(yi) 元”上市標準;三是做好相關(guan) 規則銜接,《創業(ye) 板股票上市規則》中同步取消了關(guan) 於(yu) 紅籌企業(ye) 、特殊股權結構企業(ye) 申請在創業(ye) 板上市需滿足“最近一年淨利潤為(wei) 正”的要求。
全麵實行股票發行注冊(ce) 製所製定修訂的製度規則較多,涉及市場方方麵麵且影響深遠。為(wei) 做好新舊規則過渡與(yu) 業(ye) 務銜接,確保改革平穩落地,各交易所均對相關(guan) 業(ye) 務及規則銜接做了安排。據悉,自2月17日起,主板企業(ye) 首次公開發行證券取得注冊(ce) 批複且尚未啟動發行的,科創板和創業(ye) 板企業(ye) 首次公開發行證券以及主板、科創板和創業(ye) 板上市公司發行證券尚未啟動發行的,適用發布後的發行承銷類相關(guan) 規則,由滬深證券交易所履行發行承銷監管程序。其他情形按照原規則開展發行承銷工作。2月20日至3月3日,滬深證券交易所接收主板首發、再融資、並購重組在審企業(ye) 提交的相關(guan) 申請;3月4日起,滬深證券交易所開始接收主板新申報企業(ye) 提交的相關(guan) 申請。
本報記者 彭 江(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