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住壓力 穩中有進 2022年“對賬單”傳遞哪些經濟信號
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前夕,一份如約而至的2022年“對賬單”送來定心丸:中國經濟向好有基礎、有支撐。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18項量化指標及一項跨年指標總計19項指標中,有多項超額完成。在這些事關(guan) 國計民生的數據背後,是應對超預期衝(chong) 擊的韌性與(yu) 保民生的信心。
“在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國內(nei) 超預期因素持續擾動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頂住壓力,全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超121萬(wan) 億(yi) 元,實際同比增長3%。”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鄒蘊涵表示,承壓前行,殊為(wei) 不易,對中國經濟來說,2022年是有壓力、有波動但又有進步的一年。
國民經濟頂住壓力穩發展
國民經濟“頂住壓力”,從(cong) “對賬單”中的第一項數據就能看得出。
2022年,經初步核算,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為(wei) 1210207億(yi) 元,比上年增長3.0%。這與(yu) 年初5.5%左右的預期目標有一定差距。對此,多名專(zhuan) 家認為(wei) ,在異常嚴(yan) 峻的形勢下,能實現如此增長實屬不易。“相比國際主要經濟體(ti) ,3.0%是一個(ge) 較大的數值。”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yi) 在解讀這組數據時說,2022年二季度前期,受一些超預期因素衝(chong) 擊,國民經濟一度出現下滑,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及時出台,力促經濟頂住壓力企穩回升。
在這方麵,政府用自己過緊日子,換老百姓過好日子,“對賬單”中的多個(ge) 數據也體(ti) 現了這一點。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執行數為(wei) 26.06萬(wan) 億(yi) 元,支出規模低於(yu) 年初預算安排。其背後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落實過緊日子的要求,在執行中壓縮了部分非急需、非剛性支出。
在3月1日召開的“權威部門話開局”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財政部部長劉昆解釋說,“緊”是通過提高資金的有效性來實現的。以中央為(wei) 例,中央部門帶頭嚴(yan) 格支出管理,一般性支出連續4年壓減,2022年,中央部門支出預算安排下降了2.1%。實際執行中下降了3.5%,把錢花在刀刃上,強化重點支出的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在受到多重挑戰的2022年,我國不僅(jin) 堅持政府過緊日子,還實施了大規模退稅減稅,其力度在“對賬單”中也一目了然。就退稅減稅規模來看,此前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wan) 億(yi) 元,其中增值稅留抵退稅約1.5萬(wan) 億(yi) 元,實際上,2022年全年退稅減稅降費超3.5萬(wan) 億(yi) 元。其中,新增減稅降費超1萬(wan) 億(yi) 元,增值稅留抵退稅2.46萬(wan) 億(yi) 元。
與(yu) 此同時,“對小微企業(ye) 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wan) 元至300萬(wan) 元部分,再減半征收企業(ye) 所得稅”“將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加計扣除比例從(cong) 75%提高到100%”等為(wei) 企業(ye) 減負的任務也得到落實。
“近年來財政在抗疫紓困、穩定經營主體(ti) 、擴大總需求等方麵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防範化解經濟社會(hui) 風險等方麵作出了重大貢獻。”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誌恒分析說,財政持續落實減稅降費退稅,有效地緩解了企業(ye) 現金流壓力,提高了企業(ye) 抗風險能力,保住了經營主體(ti) 和就業(ye) 。
新增就業(ye) 1206萬(wan) 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
“看清困難才更知進步來之不易。壓力大、困難多,但中國經濟迎難而上,新的力量保持成長,關(guan) 鍵指標保持穩定。”鄒蘊涵結合2022年主要經濟數據表示,在關(guan) 鍵經濟指標方麵,物價(jia) 和就業(ye) 等相對穩定,起到了“定盤星”作用。
在“對賬單”中,物價(jia) 和就業(ye) 的數據極為(wei) 亮眼。2022年,我國物價(jia) 總水平持續平穩運行,全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CPI)單月漲幅始終在3%以下,全年上漲2%。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介紹,2.0%的漲幅,大幅低於(yu) 美國8.0%、歐元區8.4%、英國9.1%等發達經濟體(ti) 的漲幅,也明顯低於(yu) 印度、巴西、南非等新興(xing) 經濟體(ti) 6%至10%的漲幅,“中國價(jia) 穩”與(yu) “全球通脹”形成極為(wei) 鮮明的對比。究其原因,他表示,有效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為(wei) 物價(jia) 平穩運行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持續做好穩產(chan) 保供,適時開展儲(chu) 備調節,促進產(chan) 運銷銜接,保障市場價(jia) 格總體(ti) 穩定。
就業(ye) 目標的超額完成更為(wei) 不易。盛來運分析說,2022年,國內(nei) 外形勢複雜嚴(yan) 峻,疫情衝(chong) 擊下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困難,吸納就業(ye) 能力下降,農(nong) 民工就業(ye) 困難增多,同時高校畢業(ye) 生人數超過1000萬(wan) 人,創曆史新高,就業(ye) 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凸顯。就是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1206萬(wan) 人,超額完成1100萬(wan) 人的全年目標任務。與(yu) 此同時,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全年也成功控製在5.5%以內(nei)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李長安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些成績,主要得益於(yu) 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和政策的貫徹和落實。“在穩就業(ye) 、保就業(ye) 的過程中,主要采取了為(wei) 企業(ye) 發放穩崗補貼等措施,並麵向大學生擴大招聘崗位,對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就業(ye) 創業(ye) 予以政策支持。”
數據裏看民生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5元的指標,也如期完成。
2022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為(wei) 84元,較2021年提高5元。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zhuan) 家淩鋒分析說,這提高的5元,影響到村醫的工資待遇,“基本公衛經費標準的提高可以發揮杠杆作用,有助於(yu) 撬動村醫的積極性,提升基層防病治病能力”。
事關(guan) 民生實事的還有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的推進。“對賬單”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跨省聯網定點醫藥機構32.69萬(wan) 家,實現每個(ge) 縣至少有1家定點醫療機構提供包括普通門診費用在內(nei) 的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服務,住院和門診累計結算6225.12萬(wan) 人次,減少個(ge) 人墊付2489.67億(yi) 元。
從(cong) “全國共釋放失業(ye) 保險政策紅利3600億(yi) 元”到“城鄉(xiang) 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新增30元”;從(cong) “全年共為(wei) 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新增減免企業(ye) 所得稅超過100億(yi) 元”到“全國共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10472萬(wan) 畝(mu) ”,一個(ge) 個(ge) 2022年年初的願景成為(wei) 現實。
眼下,各地“拚經濟”的熱潮仍在湧動。在鄒蘊涵看來,近期經濟不斷呈現新氣象,居民生活秩序逐步恢複,消費場景加速修複,物流保障顯著提升。“我們(men) 有理由相信,在‘提信心、擴內(nei) 需’的主基調引導下,隨著周期性政策加碼發力、結構性政策提速生效,以及國家短期增長與(yu) 中長期發展戰略的進一步落實,中國社會(hui) 生產(chan) 生活秩序將總體(ti) 向好,頂住壓力的中國經濟也必將行穩致遠”。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朱彩雲(yun)
[ 責編:趙豔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