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議政錄丨提高學習力、創造力、適應力,應對崗位需求——代表委員建言促進青年就業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熊爭(zheng) 豔、李紫薇)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代表委員表示,學校和企業(ye) 要多措並舉(ju) 促進青年就業(ye) ,青年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xi) 力、創造力和適應力,以應對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和崗位需求。
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校長張希代表表示:“畢業(ye) 生就業(ye) 質量反映的是全社會(hui) 對大學立德樹人工作成效的認可度,提高就業(ye) 質量,歸根到底是要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
張希說,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xi) 力、創造力和適應力,以應對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和崗位需求。
代表委員普遍認為(wei) ,職業(ye) 規劃應貫穿學校人才培養(yang) 的始終,學校要根據國家發展需要和社會(hui) 需求不斷完善培養(yang) 方案,優(you) 化調整學科建設方向和招生計劃。
南昌航空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羅嗣海代表認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涉及供需兩(liang) 方麵,“需”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供”是提供有效的人才供給。應該讓畢業(ye) 生的專(zhuan) 業(ye) 、就業(ye) 的意向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有效匹配。
羅嗣海以南昌航空大學的實踐為(wei) 例介紹說,近年學校根據科技進步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要求,調整和優(you) 化了專(zhuan) 業(ye) 結構,撤銷約20個(ge) 專(zhuan) 業(ye) ,新增5個(ge) 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的學生受到用人單位歡迎。
華陽集團(山西)纖維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童明全代表認為(wei) ,就業(ye) 結構還有較大優(you) 化空間。“一方麵是就業(ye) 壓力大,另一方麵是熟練技術工人短缺,包括我們(men) 企業(ye) 在內(nei) 的很多企業(ye) 都急需熟練技工。”
來自中國一汽集團的楊永修代表,2007年高考分數超過本科線,卻選擇了長春汽車工業(ye) 高等專(zhuan) 科學校數控技術專(zhuan) 業(ye) ,進入企業(ye) 後從(cong) 數控技術工人幹起,經過十多年努力,已成為(wei) 企業(ye) 首席技能大師。
楊永修表示,職業(ye) 技能培訓是促就業(ye) 的重要一環,建議通過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持續推進校企合作、創新校中廠和廠中校等方式,打造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平台,培養(yang) 更多高技能人才。
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賀晗委員,對報告中的“鼓勵以創業(ye) 帶動就業(ye) ,新就業(ye) 形態和靈活就業(ye) 成為(wei) 就業(ye) 增收的重要渠道”印象深刻。
賀晗說,新產(chan) 業(ye) 、新就業(ye) 形態和靈活就業(ye) 符合很多青年的職業(ye) 需求,吸納就業(ye) 的能力不斷提升。他所在的數據流量生態園已引入企業(ye) 430多家,吸納5700餘(yu) 名員工。建議繼續完善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提升他們(men) 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趙長祿委員說,高校作為(wei) 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要培養(yang) 出符合創新突破需要、符合市場轉化需要的高素質的科創人才,提升畢業(ye) 生的就業(ye) 潛能與(yu) 發展動能,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融入國家發展需要的自覺,以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e) 而自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