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凝聚合力統籌推進教育強國建設

發布時間:2023-03-13 10:20: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作者:劉振天(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教授)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充分肯定和強調了教育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地位,並對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全麵部署。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ti) 係,教育普及水平也實現曆史性跨越,為(wei) 向教育強國邁進積累了堅實基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之義(yi) ,也是中國教育由大到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曆史機遇。

  以優(you) 質均衡的基礎教育為(wei) 教育強國奠定紮實根基。目前,我國學前教育、義(yi) 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均實現全麵普及,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要矛盾已經由“有學上”轉變為(wei) “上好學”,進入優(you) 質與(yu) 均衡並重、普及與(yu) 培優(you) 並舉(ju) 的新階段。接下來,要繼續鞏固高質量的教育公平。基礎教育階段是個(ge) 人學習(xi) 生涯的起點,是家庭關(guan) 注的重點,也是關(guan) 乎民生福祉的焦點,必須繼續優(you) 化配置區域教育資源,推進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發展。同時,要扭轉急功近利的應試傾(qing) 向,引導學生全麵個(ge) 性成長。

  以高水平高等教育為(wei) 教育強國提供支撐引領。一是強化科技支撐。高等學校特別是“雙一流”大學,要堅持“四個(ge) 麵向”,心懷“國之大者”,加強科研攻關(guan) ,將學科建設融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不斷拓展科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二是強化人才支撐。緊扣國家急需,源源不斷地培養(yang) 高層次人才、複合型人才和各類應用型人才。三是優(you) 化布局結構,追求共同卓越。要推動不同地區、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高校,結合自身特色與(yu) 內(nei) 外環境,形成分類發展、多元和諧的辦學格局。四是紮根中國大地,打造高等教育的中國範式,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

  以升級轉型的職業(ye) 教育為(wei) 教育強國提供新動能。職業(ye) 教育是國民教育體(ti) 係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隻是類型的區別,而不是地位的差別,二者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ye) 教育要增強育人新使命,堅持麵向市場、服務就業(ye) ,紮實提升辦學育人水平,培養(yang) 更多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

  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統籌教育規劃。各級各類教育要始終圍繞育人初心,將立德樹人成效作為(wei) 檢驗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標準,培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將“五育”並舉(ju) 適切融入青少年成長的各個(ge) 階段,不斷健全現代國民教育體(ti) 係。

  以評價(jia) 改革為(wei) 牽引統籌推進教育改革。更好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完善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提出的新要求,要破除以論文、帽子、職稱、學曆、獎項等“五唯”為(wei) 中心的重量輕質傾(qing) 向。以立德樹人為(wei) 本位,積極推進分類評價(jia) 、過程評價(jia) 、增值評價(jia) 和綜合評價(jia) ,發揮評價(jia) 引導高校科學辦學、高質量辦學、內(nei) 涵與(yu) 特色發展,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正確導向,通過評價(jia) 激發各方麵能量,實現教育的根本使命。

  以學習(xi) 型大國統籌內(nei) 外部關(guan) 係。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全民終身學習(xi) 的學習(xi) 型社會(hui) 、學習(xi) 型大國”,這是在國家文件中首次提出“學習(xi) 型大國”概念,也對教育強國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係統理當在學習(xi) 型大國建設中有位有為(wei) ,充分利用自身知識優(you) 勢、人才優(you) 勢、資源優(you) 勢,以數字化建設為(wei) 抓手,譜寫(xie) 新時代教育強國的新篇章。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