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他們用汗水繪就綠色美景——記生態環境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功勳模範

發布時間:2023-03-15 10:2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ya) 奇 光明日報通訊員 尹澤人

  又一年春風吹綠大地,甘肅省古浪縣八步沙林場裏,綠芽正悄悄鑽出;寧夏靈武白芨灘這片“塞上綠洲”,漸漸恢複的綠意帶來春的生機;浙江省安吉縣餘(yu) 村青巒疊翠,踏春的遊客徜徉在竹海與(yu) 綠樹間……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累計造林9.6億(yi) 畝(mu) ,種草改良草原1.65億(yi) 畝(mu) ,森林覆蓋率由21.63%提高到24.02%。

  這幅大規模增綠的壯美畫卷,離不開紮根土地的功勳模範們(men) ——林業(ye) 英雄、全國勞動模範、“時代楷模”郭萬(wan) 剛,“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王有德,“改革先鋒”鮑新民……在治沙造林、綠化荒山、推動綠色發展的事業(ye) 中,他們(men) 堅持不懈、無私奉獻,助力共建美麗(li) 家園。

  八步沙林場管護區內(nei) ,一條南北長10公裏、東(dong) 西寬8公裏的綠色長廊蔚為(wei) 壯觀。這是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wan) 剛帶領林場三代治沙人四十年如一日,戰風沙、鬥荒漠、治沙造林完成的壯舉(ju) 。

  八步沙是古浪縣最大的風沙口。曾經,移動的沙丘吞噬著周圍的村莊、農(nong) 田,“秋風吹秕田,春風吹死牛”是這裏的寫(xie) 照。“不能讓沙給欺負死,就算是豁了命,也要把沙給治住!”從(cong) 20世紀80年代起,以郭萬(wan) 剛為(wei) 代表的三代治沙人前赴後繼,走上了艱難的治沙之路。

  沙漠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經過不斷摸索嚐試,他們(men) 研究出麥草固沙、保護樹窩的方法,讓樹苗成活率大大提高。現在,八步沙林場管護區內(nei) 植被覆蓋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70%以上,古浪縣的沙化土地90%得到了治理,完成了從(cong) “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生態巨變。

  2020年11月24日,郭萬(wan) 剛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今年2月,郭萬(wan) 剛被授予“林業(ye) 英雄”稱號。“作為(wei) 普通農(nong) 民,我們(men) 隻是做了一件簡簡單單的事情。古浪變綠是我們(men) 全縣人民艱苦奮鬥的結晶。”如今,郭萬(wan) 剛依然沒有停下步伐,他說,“今後,我們(men) 一定要把沙化土地徹底治理好,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過上安居樂(le) 業(ye) 的好日子。”

  在浩瀚的毛烏(wu) 素沙漠西南邊緣,寧夏靈武市馬家灘鎮的村民們(men) 也曾經飽受風沙侵襲之苦,先後有20多個(ge) 村子、3萬(wan) 多人被迫遷移。“一定要把毛烏(wu) 素沙漠侵吞的土地奪回來。”看到風沙一天天逼近家園,王有德誓與(yu) 沙漠抗爭(zheng) 。

  王有德擔任白芨灘林場場長後,帶領職工大力開展防沙治沙。夏天,他帶領職工頂著高溫推沙平田,挖坑種樹;冬天,為(wei) 了搶抓樹苗灌冬水的時機,全場職工日夜吃住在水渠邊。由於(yu) 風沙肆虐,剛栽好的樹苗常常一夜之間就被掩埋,他們(men) 就不停補種,直到樹木連成片,把流沙牢牢鎖住。

  經過多年奮戰,王有德帶領林場職工累計治沙造林60多萬(wan) 畝(mu) ,在浩瀚的毛烏(wu) 素沙漠邊緣築起了一道東(dong) 西長47公裏、南北寬38公裏的綠色屏障,控製流沙近百萬(wan) 畝(mu) ,有效阻止了毛烏(wu) 素沙漠南移和西擴。

  2019年9月29日,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的領獎台上,王有德獲得“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獎章。“這份至高無上的榮譽不是我一個(ge) 人的,屬於(yu) 寧夏680多萬(wan) 人民,屬於(yu) 每一個(ge) 治沙人!”回想起當時的場景,王有德激動地說。

  不僅(jin) 要讓山更綠,水更清,也要讓民更富。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餘(yu) 村,鮑新民帶領村兩(liang) 委班子,把靠礦山吃飯、灰塵漫天的餘(yu) 村,打造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樣板。

  麵對村裏環境汙染嚴(yan) 重的狀況,2005年3月,新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鮑新民帶著新班子全體(ti) 成員向村民宣布:關(guan) 閉全村所有礦山企業(ye) ,徹底停止“靠山吃山”,調整發展模式,還村民綠水青山。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餘(yu) 村修複冷水洞水庫,拆除溪邊違章建築,改造老廠房、舊農(nong) 居,不斷提升村莊環境。同時,嚐試綠色休閑經濟,村民們(men) 發展起農(nong) 家樂(le) ,逐漸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的綠色發展之路。

  2018年12月18日,黨(dang) 中央、國務院授予鮑新民“改革先鋒”稱號。“現在山也青了,水也綠了。”每當講到餘(yu) 村轉型發展經驗時,鮑新民總會(hui) 欣喜地說,“這條路,餘(yu) 村是走對了,我們(men) 還要堅定走下去。”

  除了郭萬(wan) 剛、王有德、鮑新民,還有全國道德模範李洪占、“七一勳章”獲得者石光銀、“七一勳章”獲得者廷·巴特爾……在生態環境領域,在治沙造林一線,一大批功勳模範矢誌不渝、無私奉獻,讓一座座荒山變綠、一個(ge) 個(ge) 沙丘止步、一條條河流變清。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