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60年雷鋒圖書常出常新

發布時間:2023-03-16 10:1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書(shu) 話】

  作者:王宏波(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編審)韓馨雨(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編者按

  曆經60年傳(chuan) 承,雷鋒題材成為(wei) 最富有生命力的出版題材之一,雷鋒圖書(shu) 成為(wei) 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砥礪品行的重要讀物。為(wei) 紀念毛澤東(dong) 等老一輩革命家為(wei) 雷鋒同誌題詞60周年,本期《光明悅讀》特約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百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先進人物傳(chuan) 記圖書(shu) 出版與(yu) 傳(chuan) 播研究”的南京師範大學王宏波老師,以《60年雷鋒圖書(shu) 常出常新》為(wei) 題,通過對大量雷鋒圖書(shu) 出版物的整理分析,以雷鋒精神的新時代認知、新時代表達、新時代弘揚為(wei) 視角,彰顯雷鋒精神的不朽偉(wei) 力。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wei) 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wei) 人民服務’之中去。”這段雷鋒日記中的文字在新時代仍在我們(men) 耳邊錚錚作響。雷鋒是一名平凡而偉(wei) 大的戰士,一位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中走出來的英雄,他的故事曆經60年歲月長河依然鮮活芬芳。

  雷鋒,原名雷正興(xing) ,1940年出生於(yu) 湖南長沙的一個(ge) 窮苦家庭。父母與(yu) 兄弟的相繼去世,讓年僅(jin) 7歲的雷鋒淪為(wei) 孤兒(er) ,在六叔公和六叔奶一家的拉扯下,他艱難地活了下來。新中國成立後,雷鋒當了兒(er) 童團長,鄉(xiang) 政府保送他免費讀書(shu) ;小學畢業(ye) 後他在鄉(xiang) 政府當了通信員,不久調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被評為(wei) 機關(guan) 模範工作者;後主動要求到團山湖農(nong) 場學開拖拉機,為(wei) 支援鞍鋼建設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機手,又到弓長嶺焦化廠參加基礎建設,曾3次被評為(wei) 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wei) 標兵,18次被評為(wei) 紅旗手,並榮獲“青年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積極分子”的光榮稱號。1960年,雷鋒正式參軍(jun) 入伍。在部隊,他認真學習(xi) 知識技能、恪盡職守;部隊外,他心係老百姓,盡自己所能幫助每一個(ge) 需要幫助的人。無論何時何地,雷鋒永遠衝(chong) 鋒在前,發揮著自己的光與(yu) 熱,他將自己比作一顆“螺絲(si) 釘”,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他的存在。

  上天似乎是不公平的,22歲的雷鋒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紀,不幸因公殉職。早在雷鋒去世前,全國已有媒體(ti) 報道他的先進事跡;雷鋒去世後,新華社發表了800多字的專(zhuan) 電,悼念這位為(wei) 新中國建設無私奉獻的戰士。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jun) 報》《光明日報》等全國和地方報刊發表了毛主席“向雷鋒同誌學習(xi) ”題詞,全國掀起了學習(xi) 雷鋒熱潮,雷鋒這個(ge) 名字正式成為(wei) 一個(ge) 精神符號,深深地刻在人們(men) 心中。從(cong) 此,這一天被確立為(wei) “學雷鋒日”。

  1.書(shu) 寫(xie) 雷鋒化身萬(wan) 千

  關(guan) 於(yu) 雷鋒故事與(yu) 精神的持續宣傳(chuan) 報道,是雷鋒精神得以持續傳(chuan) 承的重要原因之一。出版界作為(wei) 重要的宣傳(chuan) 窗口,在雷鋒形象樹立、雷鋒精神傳(chuan) 承與(yu) 弘揚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筆者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百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先進人物傳(chuan) 記圖書(shu) 出版與(yu) 傳(chuan) 播研究”的過程中,通過對大量文獻整理分析,深切地感受到在雷鋒事跡的宣傳(chuan) 、形象的樹立、精神的傳(chuan) 揚與(yu) 踐行的過程中,出版物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自1963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和解放軍(jun) 文藝社聯合出版發行《雷鋒的故事》以來,出版界圍繞雷鋒相關(guan) 題材推出了一大批諸如《雷鋒日記》《雷鋒傳(chuan) 》《雷鋒檔案》《雷鋒精神讀本》《永恒的雷鋒》等膾炙人口的優(you) 秀作品。曆經60年傳(chuan) 承,雷鋒已成為(wei) 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樣,雷鋒題材成為(wei) 最富有生命力的出版題材之一,雷鋒圖書(shu) 成為(wei) 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砥礪品行的重要讀物。

  在現有材料的基礎上,創新選題方向、豐(feng) 富內(nei) 容的表現形式與(yu) 呈現方式是使出版物富有生命力的重要舉(ju) 措。怎樣更生動地講述雷鋒故事、更深入地傳(chuan) 承雷鋒精神,是每個(ge) 時代向出版界提出的問卷。出版界也以實際行動做出了回答,圍繞雷鋒這一人物,眾(zhong) 多出版社多方參與(yu) 深入挖掘,從(cong) 雷鋒生平、雷鋒事跡、雷鋒日記、雷鋒檔案、雷鋒周圍的人等方麵入手策劃選題,全方位、多角度展現雷鋒形象。

  雷鋒這一英雄模範出版物的主題之豐(feng) 富、類型之多樣是其他模範人物難以比擬的。據不完全統計,60年時間,全國各地出版社共出版雷鋒題材圖書(shu) 600餘(yu) 種,既有《雷鋒的故事》(美繪版)、《雷鋒的故事》(無障礙閱讀版)、《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等圖文並茂、帶有拚音的兒(er) 童類讀物,也有《為(wei) 人民服務:雷鋒》《雷鋒:一個(ge) 小兵與(yu) 一個(ge) 大國》《永遠的雷鋒》《雷鋒檔案》等麵向成人的非虛構圖書(shu) 。還有《雷鋒》長篇小說、《雷鋒:六場話劇》《雷鋒:電影文學劇本》等文學藝術性讀本,更有《雷鋒日記》(藏文版)、《雷鋒故事》(蒙古文版)等針對少數民族同胞的民族文字類圖書(shu) 。

  “我活著是為(wei) 了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是為(wei) 人類的解放事業(ye) ——共產(chan) 主義(yi) 而鬥爭(zheng) 。”雷鋒在日記中是這麽(me) 寫(xie) 的,也是這麽(me) 做的。他為(wei) 我們(men) 留下的9本日記中,記錄著他的感悟與(yu)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大量的照片與(yu) 曆史檔案資料,為(wei) 我們(men) 講述他的故事提供了豐(feng) 富的來源。黃亞(ya) 洲所著榮獲“五個(ge) 一工程”獎的圖書(shu) 《雷鋒》,使讀者擺脫對雷鋒僵化印象,真實再現了他的成長軌跡,展現了他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獻精神。今年,雷鋒家鄉(xiang) 所在地的湖南人民出版社策劃出版了“雷鋒書(shu) 係”即《雷鋒年譜(紀念版)》《雷鋒文稿》《永恒的信仰》3種圖書(shu) ,既包含雷鋒的生平經曆、珍貴照片,更包括雷鋒寫(xie) 下的全部文字作品,最後落腳於(yu) 新時代彰顯雷鋒精神的磅礴偉(wei) 力。

  研究雷鋒精神相關(guan) 話題的理論性圖書(shu) 不在少數。“雷鋒精神+理論”的研究視角,聚焦雷鋒精神對新時代凝聚社會(hui) 力量、重塑時代精神的重要作用,幫助讀者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認識雷鋒精神。例如《雷鋒宣傳(chuan) 史》《雷鋒精神生成機製的社會(hui) 學研究》《雷鋒精神與(yu) 紅色文化》《“學雷鋒活動”曆史變遷的話語研究》等圖書(shu) ,深入探討了雷鋒精神的形成軌跡與(yu) 曆史動因,雷鋒精神的教育意義(yi) 與(yu) 新時代弘揚雷鋒精神的途徑等,為(wei) 我們(men) 學習(xi) 和理解“雷鋒精神”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撐和指導。

   2.“真實”是打動讀者的秘訣

  關(guan) 於(yu) 雷鋒故事的創作,既有寫(xie) 實的又有虛構的。我們(men) 大多數人並沒有與(yu) 雷鋒生在同一時代,隻能通過他的日記、檔案,戰友、朋友、領導的敘述塑造這樣一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創作來源於(yu) 生活,當雷鋒抽象為(wei) 一個(ge) 英雄符號時,不免有讀者提出疑問:雷鋒為(wei) 何如此大愛無私?雷鋒真的沒有私欲嗎?他為(wei) 什麽(me) 成為(wei) 這樣樂(le) 於(yu) 奉獻的人?或許我們(men) 曾有過這樣那樣的疑問,而這些疑問正是打開雷鋒精神密碼的鑰匙。

  打動讀者的秘訣永遠是真實。早些年的出版物,為(wei) 樹立雷鋒這一光輝的英雄形象,將雷鋒的情感經曆,戴手表、穿皮夾克等追求時髦的生活都避而不談,導致雷鋒某種程度上遠離讀者生活,產(chan) 生閱讀距離感。現如今,求真求實的創作導向,讓作者與(yu) 編輯不再刻意避諱雷鋒的感情與(yu) 日常生活,反而令雷鋒這一人物更加有血有肉,更加豐(feng) 滿感人。在作品創作過程中,有不少作家翻閱了大量曆史檔案,還原真實豐(feng) 滿的人物形象;結合地域文化特色、方言俚語,將兒(er) 時在湖南長大的雷鋒稱為(wei) “庚伢子”;融入雷鋒的精神世界,揭秘他的心靈成長史。這些創作手法的運用都在無形中展現了真實的雷鋒形象,解答了讀者內(nei) 心的疑問。例如,在雷鋒同誌去世50周年紀念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劃出版了譚仲池和彭海燕所著的長篇傳(chuan) 記體(ti) 小說《雷鋒》。這部小說將曆史與(yu) 虛構完美融合,作家在生活原型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描寫(xie) 雷鋒與(yu) 王俐伶的愛情故事,為(wei) 小說增加感性的藝術色彩,借以展現雷鋒層次分明、豐(feng) 富動人的感情世界。今年,湖南少年兒(er) 童出版社出版的《雷鋒,我們(men) 時代的精神坐標》立足於(yu) 挖掘雷鋒精神的深刻內(nei) 涵,嚴(yan) 肅不呆板,在你來我往的對話式實錄中為(wei) 敘事增添了真實性。

  雷鋒在日記裏寫(xie) 道:“一滴水隻有放進大海裏才永遠不會(hui) 幹涸,一個(ge) 人隻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ti) 事業(ye) 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眾(zhong) 多出版物就是這樣多層麵、多角度、真實而豐(feng) 滿地反映一個(ge) 人如何融進集體(ti) 、呼應時代,一滴水如何匯聚起海洋般的力量。

  3.“互聯網+”講述雷鋒故事

  科技的進步、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智慧終端的全麵普及,為(wei) 多樣化閱讀體(ti) 驗提供了底層技術支持。全媒體(ti) 融合出版物在以紙質書(shu) 為(wei) 載體(ti) ,以優(you) 質內(nei) 容為(wei) 保障的同時,深度挖掘讀者的潛在需求,滿足不同年齡群體(ti) 、不同身份讀者的閱讀、學習(xi) 需要。

  時代在變,學習(xi) 雷鋒故事的方式在變,但雷鋒精神的底色一直未變。新時代,雷鋒故事的講述、雷鋒精神的傳(chuan) 承不僅(jin) 僅(jin) 停留在書(shu) 籍、報刊這些傳(chuan) 統閱讀媒介,而是在不斷與(yu) 技術融合,創新內(nei) 容表現形式,為(wei) 讀者帶去不一樣的視聽體(ti) 驗。例如,被雷鋒精神感召的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借助新技術成為(wei) 故事的創作者。遼寧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最新策劃出版的融媒體(ti) 圖書(shu) 《雷鋒!雷鋒!》,由7輯100首詩歌組成且全書(shu) 配有H5朗誦音頻,朗誦者不僅(jin) 僅(jin) 是著名藝術家,更包含撫順市和沈陽市雷鋒中小學的學生們(men) 。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雷鋒的故事》在書(shu) 中加入數字二維碼,拓寬了書(shu) 籍的閱讀空間,讀者掃碼可讀到跨越時空的英雄故事、雷鋒經典語錄等;讀書(shu) 交流、知識挑戰賽等互動環節的設立,更是增強了讀者間的互動性,提升了閱讀趣味性。

  除了以紙質書(shu) 為(wei) 載體(ti) 融合新技術的方式外,更有以優(you) 質內(nei) 容為(wei) 依托,突破紙張這一傳(chuan) 統載體(ti) 限製的有聲書(shu) 、電子書(shu) 等。無需閱讀隻需聽的有聲書(shu) ,更適合識字量較少的學齡前兒(er) 童以及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喜馬拉雅FM,針對低幼群體(ti) 的雷鋒題材有聲書(shu) 有幾十種,總播放量接近千萬(wan) 次。小學生在評論中表示會(hui) 向雷鋒好好學習(xi) 做一名優(you) 秀的小學生,家長則表示這些故事既能讓孩子長知識,又能讓雷鋒精神傳(chuan) 承下去,是值得收聽和學習(xi) 的。春風文藝出版社、台海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等將《雷鋒日記》《雷鋒的故事》等優(you) 秀作品製作為(wei) 電子書(shu) ,在微信讀書(shu) 平台上架,使讀者閱讀不再受到時空限製。雷鋒的係列作品以紙質書(shu) 為(wei) 載體(ti) ,與(yu) 技術聯動,促進內(nei) 容再生產(chan) ,最大化地實現社會(hui) 效益,讓雷鋒形象、雷鋒事跡深入人心、根植群眾(zhong) 。

  4.雷鋒精神一直在路上

  雷鋒精神一直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60年來,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不斷地號召開展學習(xi) 、宣傳(chuan) 雷鋒活動,倡導全社會(hui) 踐行雷鋒精神。“雷鋒”這個(ge) 名字在新時代依然閃閃發光,圖書(shu) 作為(wei) 文化傳(chuan) 播的重要載體(ti) ,作為(wei) 弘揚時代精神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渠道,60年的時間並沒有讓雷鋒題材圖書(shu) 走向枯竭,而是持續創新。雷鋒題材的圖書(shu) 不僅(jin) 僅(jin) 是某一時代的暢銷書(shu) ,更是長銷書(shu) ,60年前首版《雷鋒的故事》銷量前後累計高達2000多萬(wan) 冊(ce) 。60年來先後參與(yu) 雷鋒圖書(shu) 出版的出版機構更多,圖書(shu) 版本更豐(feng) 富,麵向讀者群體(ti) 更廣泛,圖書(shu) 內(nei) 容更受讀者的歡迎。例如位於(yu) 雷鋒犧牲地沈陽1988年建社的白山出版社,它沒有成立於(yu) 提出學習(xi) 雷鋒的初期,但是在建社後卻一直把出版雷鋒題材圖書(shu) 作為(wei) 重要使命,發揮駐地豐(feng) 富的資源優(you) 勢,堅持把出版雷鋒書(shu) 籍作為(wei) 出版戰略品牌,先後出版了《雷鋒誌》《雷鋒畫集》《雷鋒蜚聲世界》等數十種圖書(shu) ,還於(yu) 2013年設立雷鋒書(shu) 屋,將雷鋒圖書(shu) 送到雷鋒生前所在部隊和基層單位。

  雷鋒的生命雖然定格在了22歲,雷鋒的故事與(yu) 精神則伴隨圖書(shu) 長久流傳(chuan) 。這些書(shu) 在讀者心中埋下一粒“奉獻”的種子,靜待它長成參天大樹。除對雷鋒本人的題材進行全方位開發外,出版界亦開發了許許多多宣傳(chuan) 雷鋒式人物的圖書(shu) ,如《雷鋒正能量:25任“雷鋒班”班長的故事》《編外雷鋒團》《雷鋒傳(chuan) 人郭明義(yi) 》等。這些書(shu) 的主人公是雷鋒精神的繼承者、踐行者,書(shu) 中的內(nei) 容更體(ti) 現了時代的特色,讀者在書(shu) 中與(yu) 他們(men) “同呼吸,共命運”。

  “雷鋒”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人的名字,“雷鋒精神”也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人的精神。新時代,我們(men) 不缺乏雷鋒一樣的英雄模範人物,但是缺少更多講述他們(men) 故事的人、傳(chuan) 播他們(men) 精神的優(you) 秀讀物。我們(men) 要像講述雷鋒的故事一樣,講述新時代功勳模範人物的故事,讓英雄精神代代相傳(chuan) 。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