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二年度氣象現代化建設重大進展公布
光明日報北京3月19日電(記者袁於(yu) 飛)今年3月23日是第63個(ge) 世界氣象日,主題為(wei) “天氣氣候水,代代向未來”。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學會(hui) 18日在京啟動2023年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其間公布了“2022年度氣象現代化建設重大進展”,包括中國氣象局全球天氣數值預報模式投入業(ye) 務運行,新增67部天氣雷達,新增兩(liang) 顆風雲(yun) 氣象衛星投入業(ye) 務運行,中國氣象衛星廣播係統轉星升級,新增4架高性能人工增雨作業(ye) 飛機,建成新一代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平台等。
據介紹,中國氣象局全球天氣數值預報模式的“中國芯”更加強大,最高可用預報天數達8.5天,全球空間分辨率從(cong) 25公裏提高到12.5公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而全國雷達監測覆蓋率提升3.3%,西部地區監測覆蓋率提升6.5%,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新一代天氣雷達業(ye) 務軟件在全國推廣運行,粵港澳率先建成大灣區相控陣雷達協同監測網。
據介紹,2022年我國極軌、靜止衛星組網運行觀測體(ti) 係進一步完善,成為(wei) 世界唯一同時運行上午星、下午星、黎明星的國家。極軌衛星每6小時提供一次全球觀測資料。第二代靜止衛星完成規定區域掃描所用時間縮短為(wei) 原來的1/5,掃描精度提高1倍。
亞(ya) 太7號通信衛星啟用,升級後覆蓋國家由21個(ge) 增至65個(ge) ,覆蓋範圍從(cong) 亞(ya) 太地區擴展到非洲、歐洲以及中東(dong) 大部分地區,服務精細化程度、傳(chuan) 輸穩定程度和數據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服務國內(nei) 、國際用戶水平進一步提高。
全國形成58架(包括購買(mai) 和租用)人工增雨飛機、1.2萬(wan) 台(套)地麵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e) 裝備的作業(ye) 能力,在應對2022年南方高溫幹旱、森林防滅火、保障糧食安全和生態修複中發揮重要作用。
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至42分鍾,建成以雷達、衛星資料為(wei) 主的新一代短臨(lin) 監測預警服務一體(ti) 化平台,實現災害性天氣自動識別和實時報警。
另外,2022年我國新增330餘(yu) 種地球係統多圈層氣象相關(guan) 數據;數據資源持續豐(feng) 富,兩(liang) 年來新增數據15PB,數據量增加30%。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