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止餐飲浪費 “小份菜”有“大格局”
近日,中消協等八家協會(hui) 、學會(hui) 、商會(hui) 的聯合倡議讓“小份菜”“半份菜”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燈前。“厲行節約經營者有義(yi) 務,反對浪費消費者有責任”的倡議,再次呼喚“杜絕浪費崇尚節約”的良好風尚。自2021年《反食品浪費法》頒布以來,許多餐飲企業(ye) 踐行該法規,掀起了餐飲界“小份菜”的流量熱潮,既借助“小份多銷”增加收益,又有效減少了餐飲浪費。
然而,至今仍有部分餐飲商家尚不能做到主動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有的商家本身以“大碗”“海碗”“整隻”“全羊”等為(wei) 噱頭,特意突出“量大”“實惠”以招徠顧客。在這樣的盈利模式下,商家往往錯將“小份”“小碗”與(yu) “自砸招牌”畫等號。有的商家把房租、人工、水電等成本分攤到單品價(jia) 格中,於(yu) 是創造出譬如整份菜18元、半份菜15元這樣“無誠意”的定價(jia) ,導致“小份菜”“半份菜”形同虛設。有的商家則以“主食提供不足會(hui) 被投訴”為(wei) 由,特意超量提供主食,導致一定程度上的浪費。
可以理解的是,對商家而言,“小份菜”並不僅(jin) 僅(jin) 是少做一點那麽(me) 簡單,整個(ge) 後廚流程都需要進行相應的改變,如何更好地控製成本更是新的挑戰。菜品設計、定價(jia) 、食材選購、營銷宣傳(chuan) 等需要新的嚐試、摸索,生產(chan) 、管理和服務環節都麵臨(lin) 著成本的增加。如何將成本合理均攤到菜品價(jia) 格,同時又保持在顧客可承受的範圍內(nei) ,成了擺在商家麵前的新難題。
實際上,商家大可不必隻盯著菜品價(jia) 格“做文章”。《2022年小份菜洞察報告》顯示,某外賣平台提供小份菜的商戶數與(yu) 相關(guan) 菜品數量比2020年增長了接近一倍,小份菜銷量同比2020年翻了一倍有餘(yu) ,“小份”這一關(guan) 鍵詞的日均搜索量超過13萬(wan) 次。同時,消費者在不同場景下偏愛著不同種類的“小份菜”。平台數據顯示,在“小份菜”的帶動下,商業(ye) 辦公區周圍餐廳的外賣訂單量是2020年同期的3倍,一些餐廳上線“小份菜”後,訂單量增幅超過了300%。可見,當“小份菜”成為(wei) 拉動餐飲消費新的增長點時,“小份多銷”與(yu) “薄利多銷”一樣,都能為(wei) 商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增收。
於(yu) 餐飲企業(ye) 而言,積極踐行“光盤行動”,是企業(ye) 之責,是敬畏之心,更是時代之重任。《反食品浪費法》規定,餐飲服務經營者應當按照標準規範製作食品,合理確定數量、分量,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規格選擇,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眾(zhong) 多餐飲商家應當以該法規為(wei) 基準,主動承擔起製止餐飲浪費的主體(ti) 義(yi) 務,才能確保整個(ge) 餐飲行業(ye) 在厲行節約的基礎上持續健康發展。
截至目前,《反食品浪費法》落地已近兩(liang) 年。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嚴(yan) 格執行相關(guan) 法律規定,依法糾正、查處了多起食品生產(chan) 經營者浪費食品的違法行為(wei) ,針對餐飲浪費開出了多張“罰單”。建議相關(guan) 主管部門持續強化監管,常抓不懈,采取有效措施完善餐飲業(ye) 節約規範,製定賞罰分明的措施,建立製止餐飲浪費的長效機製,讓厲行節約切實有效融入餐飲服務消費的全過程。
推廣“小份菜”的核心要義(yi) 在於(yu) 製止餐飲浪費,這就需要廣大餐飲商家和消費者將“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理念和行動落實到位。建議商家將製止餐飲浪費融入經營流程,納入員工考核;外賣平台可在評價(jia) 反饋中添加“反浪費”評分,既敦促商家盡到反浪費義(yi) 務,又提醒消費者關(guan) 注節約。同時,消費者也需共同維護“浪費可恥、節約為(wei) 榮”的消費文化氛圍,推動文明消費在全社會(hui) 蔚然成風。(劉瀟瀟 李冬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